修缮·保护·研究,他们这样守护布达拉宫(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防虫办负责人扎西穷角介绍,防虫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就以布达拉宫古建木材中蛀虫的防控为重点开展工作——每年3月至10月,实施整个建筑群木构件防虫灭虫工作,提炼科学的预防办法和灭虫方法,对灭虫方法做系统分析、整理,完成后续大规模灭虫的评估工作。并通过生物学特性研究,尝试用碎木屑饲养幼虫、树胶封堵虫洞等新的防虫办法及“一孔一针”防治相结合,来提高防治效果。
近年来,防虫办与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和室内研究相结合,收集并统计木材害虫的类群、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以及对应的防治方法,使防控与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经过几年的研究工作,防虫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宝贵的研究成果。我们有信心,一定可以将危害木构件的害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扎西穷角说。

布宫一角。记者 贡曲罗杰 桑旦欧珠
用“青春时光”投入布宫修缮
布宫维修科科长扎西平措介绍,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高度重视,先后两次投入巨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修缮。布宫一期维修从1989年初正式开始,于1994年8月竣工。前后经历五年零八个月的时间,维修工程项目达110余项,工程费用共计5300万元,几乎涉及布宫的所有角落;二期维修工程于2002年6月26日正式破土动工,2009年8月23日竣工,历时长达7年,期间中央先后投入资金21059万元,维修工程共8个大项、64个子项目。同时,在二期维修中,获得了改性“阿嘎土”、低压灌浆等重大成果。
扎西平措表示,面对新时代文物保护的需求和挑战,布宫将加强在藏式古建筑保护及其修缮工程中的科技保护、藏式古建筑保存环境研究、藏式古建筑的主要病害调查研究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试验和使用工作,为西藏传统古建筑的科学保护提供思路与方法。
当日,在达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看到的泥匠组、防虫办所开展的工作,只是维修科日常工作的冰山一角。与此同时,还有石匠组、木匠组、裁缝组等,每天都在对布达拉宫进行不同的维修保护工作。大家的工作日常,仿佛在打理自己的“家”,一砖一石、一墙一柱,都蕴含着布宫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达桑介绍,维修科对布宫建筑群的定期检查,几十年来从未改变。“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建筑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完成日常维修,才能保障建筑功能的持久,每一年我们维修的工程有上百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