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顾与漫谈——中国学者与统计物理学(20)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13) 比如:施郁. 物理学之美:杨振宁的13项重要科学贡献. 物理,2014,43:57—62;葛墨林. 杨振宁先生的物理成就. 物理,2021,50:598—609;以及杨振宁本人就他研究统计物理体会的一篇谈话记录[3]。
14)马上庚(1940—1983),浙江平阳县人,1940年生于重庆,其父为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马星野,1949年随父去台,1958年留学美国,1966年获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1983年逝世,仅享年43岁。马上庚后来入了美国籍,成为华裔美国物理学家,此处所述的他的成就,主要是他还是中国人时取得的成绩。
15) 郝柏林(1934—2018),河北正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在凝聚态理论、统计物理学、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方面有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于渌(1937— ),江苏镇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在凝聚态理论方面有成就,曾任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凝聚态理论组负责人。
16) 文章产生的背景是:1971年林彪事件后,在周总理要求下召开了十年动乱期间唯一的一次全国科技会议,之后郝柏林得以应邀参加加拿大物理学会的年会,听取了M. Fisher有关重正化群和ε展开的邀请报告,回国后他和于渌认真钻研了Wilson关于重正化群的论文,经艰苦努力,与于渌一起采用场论中的骨架图方法算出了有关临界指数的高阶项。文章于1973年成文,1975年才在刚复刊的《物理学报》发表。
17) 郝柏林同志曾在一篇实名博客[5]中描述过有关历史:“年青的Luttinger曾写信给Onsager,想用他的方法求解三维问题,作为博士论文。Onsager回信说,用我的方法解决三维伊辛模型的可能性等于零。1950年代初,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有人写出了三维问题的‘解’。一位统计物理学家立即从座位上跳起来说,那不可能是对的。同一时期有流言盛传,说一位年青的英国人解决了三维问题。直到Onsager专程去了一趟英国,传言才销声匿迹。那位年青人叫John Maddox。他在失望之余,放弃物理,改做科学记者,最终成功地担任了许多年《自然》杂志的主编。退休前后,英国女王赐封Sir头衔。1985年Maddox访问北京,笔者当面核对了这段历史。1978年曾经传闻,理论物理尖子之一,苏联的Polyakov解决了三维问题,但不久就烟消云散,Polyakov转去做量子引力。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