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通向人类智慧的未来之路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具身智能:通向人类智慧的未来之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追问nextquestion
随着AI技术的进展,ChatGPT等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已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首选。但当我们提出非常私人化、具象化及场景化的问题时,它们给出的答案往往不尽人意。
比如,当询问“我想要学游泳,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时,ChatGPT只能提供一些通用的建议,如“呼吸技巧”或“如何让身体浮起来”。这些回答没有针对用户的具体情况,只是泛泛而谈。但假如有一个教练朋友亲自陪你到泳池,向你演示如何在水下屏气,并托住你的腰让你平躺在水面上,告诉你应该如何控制身体以实现浮起,这是否才是你更想要的答案?
这正是“具身智能体”(Embodied Agent)的价值所在,它强调我们不仅要让计算机程序变得聪明,还要让它们像人类一样与真实的物理世界进行紧密的互动。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具备人类智能水平,且更接近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AI为什么要有具身智能?


为何我们要追求那种与物理世界紧密互动、且更接近人类的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当作好用、便捷的工具难道还不够吗?
这一追求源于人类对智能的根本期待:我们希望它们不仅能高效地执行如学习、问题解决和模式识别等复杂任务,从而帮助人类去做不愿意,或是不擅长做的事;我们还希望它们能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情感表达,甚至性格偏好和心理特点,真正实现“懂你”的高阶能力。更何况,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类本能地会对更自然、更亲近于自己的事物有好感,而对纯粹机械化、缺乏情感的冰冷工具怀有拒斥之心。
1950年,图灵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用以判断机器是否能模拟人类智能。同年,阿西莫夫在他发表的短篇集《我,机器人》中描绘了一个人与AI共处的未来世界,并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因此,自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之初,人类就相信并呼唤着一种能以人类语言交流并理解我们的AI——它不仅能在生活中陪伴我们,还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最终被人类的情感和性格所引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