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态与相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作者叶麒俊 等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www.cpsjournals.cn)是我国最权威的物理学综合信息网站,有物理期刊集群、精品报告视频、热点专题网页、海内外新闻、学术讲座,会议展览培训、人物访谈等栏目,是为物理学习和工作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公众平台。
|作者:叶麒俊1,2 欧阳霄宇1 李新征1,2,†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
(2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本文选自《物理》2023年第11期
在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物质的态与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形成时间的不同以及具体涵义的差异。文章把两个概念的认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贯穿整个19世纪的第一阶段,主题大致可归结为“态与相概念的先后提出”,将围绕当时人们在描述物质存在形式时“从理想气体的克拉珀龙方程到真实体系的范德瓦耳斯模型”展开;(2)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第二阶段,主题是“对相理解的深入”,将从居里—外斯定律的发现出发,重点介绍楞次—伊辛模型的提出及其解;(3)第三阶段为20世纪中期开始的更为系统的相变理论的发展,落脚点是“物性的解析表述”。希望通过这个回顾,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杨—李理论这一瑰宝,进而加深对物质的态与相这两个概念以及对相变概念的理解。
01
引 言
物质的态与相(state of matter 与 phase of matter)往往是物理学初研者最早接触的概念[1,2],但对它们的理解,却通常不够深入。我们经常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物性,利用结构与动力学的信息描述物质的存在形式。在此过程中,“相”被广泛使用,但很多情况下这一概念的严格定义却未被深究。直到三年前,面对一个关于高压冰动力学状态的问题,同事全海涛教授提醒我注意这两个概念的差别。这促使我们深入学习相变理论,尤其是杨—李理论1),并据此完成了两项理论工作[3,4]。
本文将以“历史的发展”作为主线,按黑格尔所提倡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式,回顾“物质的态与相”这两个概念的形成与演化。总的来说,这两个概念的形成与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世纪,“态”的描述与“相”的提出。时人多以“态”(state)和“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来描述物质的存在形式,代表成果为理想气体的克拉珀龙状态方程,以及进一步修正的范德瓦耳斯真实气体状态方程[5—8]。但“混合液体”的存在挑战了这一范式,吉布斯为此引入了“相”(phase)的概念[9,10]。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