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计是否已经穷尽?回看逻辑流推理发展史(上)(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诡计是否已经穷尽?回看逻辑流推理发展史(上)


《班森杀人事件》,作者:[美]范·达因,译者: 陈曾纬,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2005年5月。
那一年,阿加莎凭借《罗杰疑案》彻底家喻户晓,在阿加莎的创作概念中,“公平竞争”一直不是她优先考虑的事情,她把推理小说视为游戏,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读者感到意外——你尽管去猜,能猜到真相算我输。《罗杰疑案》就是她的宣言。
在以阿加莎为代表的推理作家看来,读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出和侦探一样的推理,读者只需要享受就行了。
不可否认,这是最原始也最动人的阅读乐趣,但推理小说的特点就是它不止一种阅读乐趣。《班森杀人事件》就把推理小说中的另外一种阅读乐趣——和侦探一样破案,通过长篇的方式回归到读者面前。
范·达因之所以在今天依然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他在推理小说长篇化之后,重新给出了“逻辑流”能够立足的方法。从《班森杀人事件》开始的六本小说,尤其是《主教杀人事件》《格林杀人事件》,他不仅给出了范本,而且质量奇高,是可以和市面上所流行的诡计流小说、冒险小说正面抗衡的。另外,他还制定了“侦探小说二十守则”,这二十守则至今还在被津津乐道,很多新的推理迷将其奉为圭臬,认为推理小说就应该按照这个守则来进行创作。
其实不然,当时市面上最主流的推理小说没有一本是根据范·达因的守则来创作的。范·达因这个守则,不是在规定所有推理小说的写法,而是在保护和定义他所代表的“逻辑流推理”的写法。当时,还没有诞生逻辑流这个概念,而范·达因又想告诉读者,他所写的推理小说有“公平竞争”的乐趣,读者可以像侦探一样,做出推理,破解案件,所以才会写出这样一份守则和声明。
范·达因的贡献已经很大了,但也到此为止了,他此后的六本长篇小说,质量极速下滑,但好在,不管是代表美国的作家,还是代表逻辑流的作家,都有了一位更好的继承者,那就是埃勒里·奎因。
1928年,一对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表兄弟曼弗雷德·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用三个月的时间,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和笔下主人公侦探的名字,合写了一本小说,参加了当时的一个侦探小说征文比赛。次年,这本获奖作品《罗马帽子之谜》出版了,属于埃勒里·奎因的时代也来临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