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漫谈】松江红色文化札记(一)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历史见证,红色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一大特色。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以《新青年》出版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革命骨干,之所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几乎都受到了《新青年》的影响,如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大革命时期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的侯绍裘,1923年1月5日撰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参与学生运动的回顾》文章,其中感言:"《新青年》一书,于我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最大,别部书没有一部能够及它的;而且至今还信仰它,每逢没有看过它的朋友,便要介绍给他看。"
△ 《新青年》杂志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翻开了上海红色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就是这处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党的一大会址,又与一位出生在松江、名叫薛文淑的人产生了关连。薛文淑既是李书城的夫人,又是望志路106号的女主人。解放后,薛文淑曾先后两次由北京赶赴上海,现场认定中共一大会址并对室内家具摆设恢复原貌等事项提供了宝贵意见。1994年7月,薛文淑再次返回家乡松江,9月11日病故于曹家浜村,安葬在松江浦南公墓。
△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而且是中共中央在上海领导中国革命12年的光荣城市。松江古称华亭,是今上海的西南门户。民国之初撤销松江府后,华亭县于1914年改易松江县,隶属江苏省管辖。因地理位置近邻上海,县城距上海市中心仅有40公里,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直接受到上海红色文化幅射影响,呈现出城乡呼应、同频共振的发展态势,具有革命先进思想传播较早,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活动影响较大,地方党建工作群众基础扎实,共产党人和农运骨干率先垂范,革命事迹感人等基本特点;尤其令人感怀的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王荷波、邓中夏、陈云、恽代英、罗章龙、肖楚女、杨贤江、侯绍裘等人都曾心系松江,在松江早期红色文化建设中倾注了心血。此外,大革命时期,诸多仁人志士和社会知名人士应邀前来松江,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宣传革命进步主张,为松江地区的红色文化增添了新气息、新时尚,如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施存统、柳亚子、周建人、叶圣陶等人,均在景贤女中等单位举办的暑期讲习会上作过相关主题演讲。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