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浸润,用数字来护航,我的《前哨》之路(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晚上烛光一灿”
第一次听到这句诗,还是导演马俊丰在开会时念的。彼时我们正处于收集“珠子”的阶段,包括编剧、制作人和导演组在内,大家都要阅读大量资料并交流感受,如黄昌勇院长青年时撰写的30万字专著《左联五烈士评传》,五烈士存世的文学作品,鲁迅、丁玲、冯雪峰等与五烈士过从甚密者的文章,研究五烈士及左联的论文等等。
这句诗我也曾读到,是冯铿的《你赠我白烛一只》,但匆匆一瞥之下并没有在我心中留下太多印记,直到导演在会上轻轻地念出来,我突然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下。烛光微弱,并不稳定,在颤动的一瞬间,爆发出一簇灿烂的光芒。
我的本科专业是理工科,自然认为这不过是蜡烛燃烧的动态平衡中产生了随机扰动,可化作诗句诵读出来时,这个形象有了不一样的力量。五烈士牺牲时比我还小,他们抱着几率那么微小的希望赴死,却写下了那么鲜明美好的文字。这简简单单的“一灿”,长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和它混杂在一起的,还有其他文字,有小说、戏剧、诗歌、文章,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浸润在几十万字的文史资料中,触碰着五位烈士的灵魂。文字是伟大的,他们的文字让他们永生了。当年他们的文字让苦难中的人民觉醒,如今在新时代又有了新的回响。
剧本并没有直接引用这句诗,但在第四幕的审判一场中,五位烈士站在高台上说完自我剖白,从容赴死,他们身后升起五发白得耀眼的照明弹,那正是他们生命的写照,又何尝不是燃尽了自己爆发出的“一灿”呢?
“不计较生命之力的消耗”
这节标题的这句诗来自于胡也频,他写道,“诗人如弓手,语言是其利箭”,对罪恶要“无休止地射击”,“不计较生命之力的消耗”。而作为剧场工作者,戏,就是我们的弓箭,我们也如这诗句所述,不断打磨着。
2020年7月底,我收到了第一版剧本,19597字;2021年4月初,我收到第七版剧本,36750字。这只是计算了改动较大的版本,如若把修改部分场次的版本算进来,则多达五十余版。编剧黄昌勇院长经常召集导演组开会,延请专家学者座谈,听取各方面意见;排练开始后,他不断地来排练厅,感受台词的实际效果再加以改动。回顾这些剧本,我仿佛看着一棵植物在生长,它最终呈现的样子不是直接设计出来的,而是从最初的种子不断演化而来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