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小巷精神长:倾听老中青三代人的小营故事(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应爱珍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便是27年。1998年,当她二次退休时,已经是一位78岁的老人。
但是这里的人们仍记得,那几年,年过八旬的应奶奶依然“闲不住”,巷子里,还常常留下她拿起扫把抹布四处检查卫生的身影……一种时代精神,也随之定格在这条巷子里。
如今,卫生委员已经传到了第八代,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岗位,却见证了小营巷乃至整个浙江省卫生工作的不断改善,更映照着无私奉献、勤劳奋斗的初心。
从一句口号到一种纽带
卫生成为半个多世纪的约定
在小营公园的尽头,古色古香的“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迎接着八方来客。我们见到社区书记曹琛时,她正在做义务讲解员。
2003年12月19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和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46周年纪念日前夕,一场“爱国卫生运动座谈会”在这里召开。在这条小巷中,爱国卫生已经从一句口号变为一种纽带,联结着一代又一代人。
曹琛初到小营巷工作时,一道难题曾摆在她的眼前:“每天来参观学习的客人那么多,我应该如何向他们介绍小营巷?”
于是,她沿着这条小巷一遍又一遍地探索。她发现,巷子的展板上、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里,记录最多的是这里的卫生工作;生活在巷子里的居民们、工作在社区的年轻人,谈论最多的也是卫生工作。这让做了12年社区工作的曹琛相信,健康与卫生,始终是这条巷子的“金名片”。
不过,搞好社区卫生这件“小事”放在如今的小营巷并不容易。
每年,小营巷的红色旅游线路,吸引着30多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每逢节假日、双休日,红巷的环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如何让路过巷子、新到巷子的人们也遵守这项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约定?
“随身垃圾请您带到前面的定点垃圾房处理。”“塑料垃圾请分类投放。”曹琛不记得自己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穿上志愿者的红色小马甲,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笑迎八方来客。在她的感召下,社区网格员、民情监督员都穿上红马甲,义务做起了志愿者。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