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味与先天五行的关系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黄帝内经》中五味对应五藏,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我们知道气化五藏的本质是气的生长化收藏,《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肝主生发,但酸性收敛,为何酸味入肝?辛味发散,肺主收敛,而辛味为什么入肺?似乎酸收入肺,辛散入肝更合理。心主长之气,是气的开达茂盛,但苦味主降,苦主坚阴,此乃闭藏之象,何以入心?苦味坚阴,其性为降,五味之中体现封藏之象的应该是苦味,苦味入肾才是合适的。五味之中咸味软坚散结,可以软坚散结的气一定是开达宣散力量很强的气,这是长之气,对应长之气的是心,故咸味理应入心。肾主封藏,咸味软坚散结,是极度开达之象,咸味何以能入肾?其实关于这一点,《黄帝内经》在说“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的同时也说了上述更合理的配伍,《素问·藏气法时论》: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中药五味与先天五行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黄帝内经》中的补泻,是顺其性为之补,逆其性谓之泻。五藏之所欲,顺所欲之性为补,辛味顺肝之性,咸味顺心之性,酸味顺肺之性,苦味顺肾之性也,甘味顺脾之性,故以之为补,五味这样的配伍是和五藏之性相和的。那么,为什么《黄帝内经》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五藏与五味的相配?难道又是自相矛盾的不同学说吗?我们仔细看这两种五味藏府相配系统就会发现,它们恰恰是金木——肝肺之味对调,水火——心肾之味对调。即补肝的辛味入肺,补肺的酸味入肝,补心的咸味入肾,补肾的苦味入心,其实正源于先天八卦的阴阳对待之理,即水火相射、风雷相薄、山泽通气。
先天八卦的对待分立之道亦反应在《洪范》五行中。《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顺序水火木金土与先天八卦之意相同,一曰水,二曰火,水火相射;三曰木,四曰金,金木相克,土居中应四旁。《周易·系辞》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放在五行中即是《尚书大传·五行传》所说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顺序一二三四五对应水火木金土,与《洪范》相同。故《洪范》五行是阴阳对待之五行,就像先天八卦是阴阳对待之八卦,不妨将《洪范》五行水火木金土称之为先天五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