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扶桑与青丘,为何“狐妖”受观众偏爱?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暮色时分,薄雾弥漫。某书生在上京赶考的途中,误闯入一片树林,就在其迷路之时,忽见一妙龄女子立于前方。只见该女子神情娇羞,体态娇媚,书生随即色心大起,遂闭目与之云雨。就在颠鸾倒凤之时,书生偶然一睁眼,惊恐发现,身下哪有女子,乃是一只狐狸。书生大骇,奈何他还没回过神,已被狐狸拆食入腹。
——类似桥段在各类作品中屡见不鲜。
一直以来,国人都有着浓厚的女妖情节,这些女妖在多种艺术表达中或妩媚、或清冷、或泼辣、或娇憨,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并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在这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狐妖”。
以影视化来看,从古早电视剧《封神榜》《西游记》到票房与奖项双丰收的电影《画皮》系列,再到近些年大爆的剧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及刚刚公映的网络电影《扶桑有狐》。几十年来,有关“狐妖”的作品数量最多且佳作不断,不管在小荧屏还是大银幕,均有很多经典角色。
那么为何“狐妖”元素会经久不衰?在影视创作的长河中,其形象塑造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若想研究民众对“狐妖”情有独钟的原因,首先要追溯其历史起源。自古以来,“狐妖”一直是文人笔下最鲜活的客体之一,与之有关的文献数不胜数,进而衍生了层出不穷的影视版本。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狐妖的记载。只不过初期的“狐妖”并非魅惑害人的妖怪,而是代表吉祥、昌盛的“狐仙”。
根据考证,“狐仙”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书中曾多次提到“九尾狐”的存在,原文为“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