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娘炮”文化刻不容缓!古人如何看待它?明清两代均受困扰(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与《易传》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相通,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
有学者认为,这是周代“男嬖政治”的孑遗。
在《尚书》中,便有“比顽童”的记载。春秋时,晋厉公宠幸胥童、夷阳五、长鱼矫等,引起内乱。在等级森严的贵族制下,普通人想实现抱负,难免靠“男嬖政治”,因此刻意模糊性别差异。
在楚辞中,有不少自托美女的诗句,如“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开启了芳草美人传统,即言芳草、美人比喻志向高洁。这从侧面体现出,“臣即妾”观念已流行,许多臣子以“妾事君主”自励。
三国何晏被斥“服妖”
虽有女性化色彩,但从先秦到汉代,主流仍强调“丈夫气概”。
荀子曾批评楚文化说:“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儇音宣,儇子即轻薄刁巧的男子),莫不美丽姚冶(妖艳),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
《楚辞》中有芳草美人,也有“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据《东观汉纪》,东汉名臣冯勤的曾祖父冯扬有8子,唯冯勤的爷爷个子矮,不足七尺(1.61米),他长大后,深以为忧,特意给儿子冯泛娶了一位大高个儿的妻子,生冯勤,身高八尺三寸(1.91米)。
三国时诸葛亮是文人,却“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1.84米),容貌甚伟”。
可汉代末年,突然出现男人女性化风潮。比如三国时魏国名臣何晏,“动静粉帛不去手”,即随时擦粉,被称为“粉侯”。何晏还“好妇人之服”,被傅玄斥为“服妖”(古人认为奇装异服是亡国之兆)。
何晏之外,名臣荀彧喜熏香,“至人家,坐处三日香”;魏明帝曹叡“好妇人之饰”;卫玠则瘦身,“若不堪罗绮”;王衍清肤白,手持拂尘,难分彼此;连曹操都“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皮制小袋,拴在腰带上),以盛手巾细物(当时女性才随身带手巾)”;曹植也“傅粉墨堆髻”……当时男人还喜欢刮胡子。
梁朝“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以致侯景之乱时,士人多“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林语堂用“女性化”作总结
世界各地初民皆以私人关系附会公共关系,但多套用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极少套用夫妻关系,那么,屈原为何自比美人?
学者仪平策在《中国审美文化偏尚阴柔的人类学解释》中提出:这可能与古代中国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时,相对平滑有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