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娘炮”文化刻不容缓!古人如何看待它?明清两代均受困扰(4)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在传承中,屈原“以夫妻隐喻君臣”的色彩渐被阉割,后来诗人不敢与君主对等,只能戏仿女性的语言、心态、情感等,自然是越来越“娘”。
观音像成了风向标
唐初尚武,可从中唐起,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李泽厚先生语),因武则天为篡位,大兴佛教,其中观音“从男变女”,堪称风向标。
在古印度佛像中,观音一直是男身。《法华经》称观音是:“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华严经》则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
中国早期观音塑像也是男身。明代胡应麟说:“今塑画观音者,无不作妇人相。考《宣和画谱》。唐宋名手写观音像甚多,俱不饰妇人冠服……唐以前塑像亦不作妇人也。”
有学者认为,武则天为女性篡位做舆论准备,所以将观音塑成女身。其实,唐末五代始有女观音像。武则天自称弥勒佛转世,连弥勒佛都没塑成女身,哪里轮到观音?
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唐朝高层丧失斗志,世风转向奢靡,男性人格渐无用武之地,女性则沉迷于佛教造像。龙门石窟中,约1/3观音像是女性出资,隋唐造像记录中,约1/4是女性出资。
唐朝佛像日渐女性化,不仅观音成了女身,文殊菩萨也被塑造成近似女身。唐代高僧道宣法师说:“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
唐后期战乱不已,致宋代文人歧视军人,以文弱为美,体现在宋词中,女性口吻成了主流。李清照挖苦王安石、曾巩“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不可加入男性议题,已成写词“规范”。
明清两代均受困扰
明清两代初期尚武,可到中后期,都遭遇“娘炮文化”。
据《见闻杂记》载:“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间,学道巡湖,民生俱红丝束发,口脂面药,廉耻扫地。”“孰闻二十年来,东南郡邑,凡生员读书人家有力者,尽为妇人红紫之服,外披内衣姑不论也。”
明初极重礼教,随着财富增长,社会、制度设计未同步跟进。大量读书人发挥不了才干,只好沉浸在奢靡与享乐中,社会各阶层亦趋向流氓化。明亡清兴时,江南已是“出门必带刀,远行必受害”。
清代中后期,遭遇了同样困境,在小说《红楼梦》中,男性角色女性化,不仅“风流俊俏”,且怯懦、动辄脸红、经常流泪。倒是女性多有男子气概,林黛玉的至情至性,薛宝钗的大气,贾探春的果断,王熙凤的狠厉……除了《红楼梦》,在《聊斋志异》《儿女英雄传》等作品中,“男性危机”也全靠女鬼、女侠来拯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