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娘炮”文化刻不容缓!古人如何看待它?明清两代均受困扰(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在早期“狩猎-采集社会”中,先民摄入热量的80%来自采集,主要由女性负责,换言之,是女人养活了族群,养活了男人,遂有母系社会。随着男性劳动占比增加,人类转向父系社会,但生产方式不同,女性贡献率亦不同:渔猎,29%;牧业,46%;早期农业,77%;集约化农业,33%。
女性在早期农业中贡献率高,所以原始农神多女性。随着华夏民族进入集约化农业,女性地位下滑,但速度远不如渔猎、牧业为主的社会。且古代中国长期是小农经济,家庭是生产主体,土地分配“过碎化”(在欧美,上万亩农场常见,而中国超百亩即大庄园),及集约度不足,女性地位下滑也慢。
弗洛伊德曾说:“神圣的东西从根源上说,不过是那位原始父亲的、未曾遗忘的意志。”可在中国文化中,仍保留了上古文化中的“母性崇拜”。儒家强调孝,子女不仅绝对服从父亲,也绝对服从母亲。
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人的心灵在许多方面都类似女性心态。事实上,只有‘女性化’这个词可以用来总结中国人心灵的各个方面。”这是用西方尺度来评判东方,但揭出了二者区别。
战乱时代为何越来越“娘”
王瑶先生说:“在魏晋,其风直至南朝,一个名士是要他长得像个美貌的女子才会被人称赞,病态的女性美是最美的仪容。”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战乱时代,需要英雄,为何这种审美观反而盛行?
首先,有宗教色彩。佛教提出“相好庄严”,具体为“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如“纤长手臂指”“皮毛柔软细”“面色如莲花”等,都有女性化色彩。
其次,派系斗争激烈。锋芒毕露者易受害,推崇“男性文化”,纯属自找麻烦,只好人人装“娘炮”。
其三,阶级炫耀。东汉末期,士林已兴傅粉之风,汉代选官用察举制,士人得高官推荐,才能晋身。随着豪门逐渐掌控推荐权,阶层渐固化。贵族子弟刻意突出面白、筋骨弱,与普通农民不同,以彰显身份。
其四,与诗歌传统紧密结合。在古代,贵族须接受经典教育,而中国古典文学长期是封闭式传承,形成模式化,历代沿袭,成为定式。前人的“娘炮”,常被后人放大,形成传统。
《楚辞》中不少作品模拟了女性口吻,被列入教科书后,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率先仿作,继而曹植的《美女篇》《洛神赋》、繁钦的《定情诗》皆属同道,至唐朝李白的《玉壶吟》《梁甫吟》、白居易的《太行路》、李商隐的《无题》,乃至宋朝晏几道、欧阳修等人的词,都借用了女性口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