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军杰:《聊斋全图》与《聊斋图说》丛考三题(1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五、余论
综上,笔者认为《聊斋全图》的创作最晚在道光年间已经开始,直到光绪朝仍在进行,至少横跨31年。它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聊斋题材画作,填补了自手稿本至《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刊行百余年间的图像空白。
在香港邦瀚斯及北京中贸圣佳两场拍卖会(2015、2020)上先后出现的两册《聊斋图说 第二册》均系原装佚本,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四十六册残本可合为全壁,前两册可能是因为需要修改题签才致使分离。广为流传的《聊斋图说》为慈禧六十岁寿礼的说法缺乏可靠证据,并不可信。
《聊斋全图》《聊斋图说》《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虽然都图文并茂,但文图关系截然不同。具体而言,前两者在编排体例上表现出明显的重图轻文的倾向,后者则反之。在《聊斋图咏》中,绣像插图是用以辅助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即何墉在《序》中所说“诠注不足,加以图绘”[4](322)。
《聊斋图说》
但到了《聊斋全图》和《聊斋图说》,观赏形式完全发生了转变,注重的是对图画而非原著文字的欣赏。图画此时从附属变为了主要角色,具有了一定的艺术独立性,文字则只充当为注解,这与近代才出现的“连环画”概念一致。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聊斋全图》和《聊斋图说》都并非以传播原著为目的,也不具备《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普及功能,它们实际上属于赏玩消遣性质的独立绘本,受众当为上流阶层的官宦显贵之家。
如果将两者进一步作比较,《聊斋图说》显然品味更为高雅,制作也更正式,《聊斋图说》中多幅近似春宫图的画面同样说明它只可能是私人秘玩,不会在大范围内传阅。
在《聊斋志异》的图像传播史上,同在动荡的世纪之交流传海外的《聊斋全图》与《聊斋图说》无疑是两件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它们出现时间早、制作工艺高、篇幅宏大、装帧考究、绘画精美、抄写工整,观之赏心悦目、趣味盎然,对于研究原著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具有重要价值。
限于《聊斋全图》还有四分之三数量的分册下落不明、《聊斋图说》的图像也尚未全部公之于众等原因,笔者期待日后新资料的出现使得讨论能够更加深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