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人“缘”来福建游子(11)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2、围垦造地
洞头列岛特有的地理特征,为“沧海”变“桑田”创造了条件。据《洞头县志》记载,清康熙三年(1664),小长坑村徙民围垦滩涂60多亩用以生产粮食;昔日,从埭口至北岙岙底内一带形似口袋,海水汹涌澎湃。嘉庆二十五年(1820),来自平阳的移民从埭口斗门(今洞头第一中学斜对面)进行围垦,切断了埭口通到北岙岙底内(今县府门口漱泉井一带)的海沟,形成滩涂540多亩。人们得以在其两侧种植粮食、沿沟筑居。后用条石盖沟,青砖铺面,海沟则成为附近居民日常排污泄洪之沟渠,形成了今日长约1100米,宽6-11米的商业街。光绪年间,北岙附贡生林凤鸣率众凿井(今漱泉井),结果发现井水还略带咸味无法饮用,经多年沉淀后才得以饮用。早期的徙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开创埭口塘、北岙后塘、九厅后塘、大门岛等地的围垦工程,既扩展了陆地和耕地面积,又形成新的繁华地带。
3、主要作物
海岛平坦土地较少,淡水资源贫乏,并不适合种植水稻。耐旱、易种、适应性较强的蕃薯便成为主要农作物,“遍地传生,剪茎作种、今岁一茎,此年便可种数百亩”,单位面积产量颇为可观。番薯往往加工成番薯丝、番薯片,经晒干作为贫困农家主食,相对富裕人家往往出售蕃薯,或以蕃薯交换其他五谷就食。此外,蕃薯还能精加工提取淀粉。把洗净去皮后的番薯用捣臼或钉板上搅磨成碎末,装入纱袋内压洗,把其中的淀粉挤榨入水中,然后经过沉淀、凝结、晒干,即成番薯淀粉。这种淀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溶水性好,营养丰富,是制作鱼丸、鱼圆、鱼饼、猫耳朵、番薯粉芡(番薯糕)、番薯粉煎(番薯面)、蕃薯粉芡等基本原料。蕃薯精加工后剩下的渣子还用做煮饭或晒干磨粉,做副食品用以充饥。
第二节 百工百业兴起
1、职业结构
明末清初,移民的职业结构和阶级结构比较单调,主要是因“开海”、“禁海”而引起大量“生存型”徙民。除了少数的官吏以外,大多来自于下层诚实、勤劳、朴素、谦和的民众,如疍民、渔民、流民等的农民,主要从事垦荒、滩涂养殖、海洋渔业捞捕。
清中后期,徙民职业结构十分广泛,除了农民、渔民,还有商人,官吏,私塾先生,医生,手工者、僧侣等多种身份。手工者主要有木匠、石匠、篾匠、泥瓦匠、画工、雕工、篆刻、裁缝、剃头匠等百业百工。“玉环僻处海隅,岛屿杂错,傍海居民,以采樵网鱼煮盐为利。”“疍民,世居大疍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也不排除明清各时期,阶级矛盾激化,沿海地区破产农民、流民、渔民、手工业者、小商贩、海商,“亡命”、“无赖”、“凶徒”等为谋生入海为盗。但部分海盗并非职业海盗,亦垦、亦渔、亦商,甚至通倭商贸活动的畸形道路。例如,鹿西岛、北策岛、南策岛自明清时期就是海盗活动重要据点。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