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人“缘”来福建游子(9)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第三节土地开发殆尽
农耕社会,土地不仅意味着产粮产棉,而且意味着生我养我的家乡。秦汉之前,福建属于蛮荒之地,远离动乱频繁的中原地区,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相对落后,自然条件优越,吸引着众多的北方汉民不断地迁入。宋室南渡之后,经济重心南移,使福建得以迅速开放的同时,开始出现土地开发殆尽,到处人满为患的状况。“土地迫狭,生籍繁夥,虽硗确之地,但耕耨殆尽。亩值寝贵,而多田讼 ”。“闽中有可耕之人,无可耕之地。” 宋代廖刚所说,“七闽地狭人稠,为生艰难,非他处可以”。“十五游食于外 ”。
清初曾大力奖励开垦荒地,将垦荒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封建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广大农民承受地租、徭役、赋税及高利贷重重盘剥,更多人失去了土地。人们开始为吃饭问题苦恼,整个福建地区因土地而引发的宗族械斗纠纷也越来越厉害。据史书记载,晋江乡与乡械斗,厦门后溪村与村械斗,同安丙洲姓与姓械斗,规模都很惊人。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互相报复,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不堪械斗之苦的农民,亦开始大批向外逃往。据东岙《罗氏宗谱》序载:“……乾隆间罗氏与杨氏争山伤人命,族内惧祸蔓延,遂散迁瑞邑、象邑、广化、青田、永嘉、乐清等处……”。
在耕地面积增加不大情况下,人口数量却增长迅速,人均耕地却逐年下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节 灾荒频仍发生
气候嬗变无常,从14世纪开始转寒,至17世纪后半期达到极点,持续至18世纪初,贯穿了整个顺治至康熙时期。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水灾、旱灾自然灾害不时发生。有人做过统计,福建地区从1068年到1911年发生饥荒888次,其中,漳州、泉州、莆田、仙游等17县共发生饥荒321次,平均不到3年就有1次。明嘉靖、隆庆年间,金门旱灾,面临“木叶而叶凋,掘焦根而根绝”的残状。尤其是,泉州境内为高山和丘陵地带,平原少,农业开发不易,天灾造成大范围的农业歉收,饿死道路者数以千计。据垄头陈氏光球公支派《陈氏宗谱》载:“……我始祖谦照公原籍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土名井尾后市至三世祖光球公因后市村庄遇灾害由来玉环三盘庄之垄头山……我祖光球、光群、光仰、光柔公兄弟四人缔造辛勤以海为田……”。
此外,明清时期福建居民迁徙洞头列岛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因避乱、探亲、婚姻等因素而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