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者,隐也,谈一谈古人眼中的“渔父”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 古来贤哲 , 多隐于渔 ”
渔者,隐也。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渔父一直都是隐士的代名词。
渔父,在历史上有两种原型,一种是历史原型,而另一种则是文学原型。
在历史原型中,有“愿者上钩”的姜太公吕尚,有 “ 乘扁舟 , 浮于江湖 ”的范蠡,也有“不顾万乘主,不屈千户侯,手澄百金鱼,身被一羊裘。”的东汉隐士严光。
而在文学原型当中,从庄(子)屈(原)的《渔父》中初探渔父的淡泊与隐逸,到“ 此翁取适非取鱼” 中的悠然自在,再到吴门画派《渔父图》中的清白高洁。渔父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文化意象。
意象,是古代文人在古典文学作品创作中,用来寄托自己主观感情情感的客观物象,而渔父意象,则是古人用来寄托自己隐逸之心的重要意象。渔父意象的发展,是漫长而久远的......
历史原型
渔父,不等同于渔夫,渔父这一意象的出现,在历史上是有原型可循的,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姜太公吕尚。
“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
对于姜太公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而姜太公八十岁垂钓磻溪,得遇文王垂青,成就周王伐纣伟业的故事估计大家更不会陌生。
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姜太公成为了“渔夫”意象的第一个历史原型,而“磻溪渔父”在后世也成为了那些有志怀才隐士的代名词之一。
而除了姜太公之外,还有一人也是“渔父”意象的原型,他就是帮助勾践复国成功的范蠡。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