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者,隐也,谈一谈古人眼中的“渔父”(3)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说完《庄子》,我们接着聊一聊《楚辞》中的渔父形象。
《楚辞.渔父》讲的是屈原遭到放逐,在江边散步时遇到了渔父的故事。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这一则故事主要讲的就是“清”与“浊”的故事。
在故事中,屈原对渔父讲到,这天下都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澈的,我不愿与之同流合污。
而渔父则对其劝说道,这天下的圣人都是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为什么要自命清高,使自己落下一个被放逐的下场。
但是,在听完渔父的劝告后,屈原还是不愿同流合污,甘愿投江而死,也要保住自己的一世清明。
渔父听完之后微笑着摆船而去。
可见,在《楚辞》中,虽说渔父虽然指出的是“入仕”的道路,但实际上是“混世”的道路,表述了顺应自然,逍遥自在的一种心境。
总的来说,《庄子》与《楚辞》中的渔父虽然说立场不同,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的渔父形象却有很大的相同——智者、隐者,顺应自然、超逸安然。
而这些,为后世“渔父”意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文人的隐者形象找到了一种象征物。在后世文人的眼中,隐者就如同“渔父”。
渔父形象的“固定化”
在上文中,我们找到了渔父的原型,但是,渔父意象涵义的“固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也盛行隐逸之风,山水诗歌也开始兴起,但是,在这一时期,渔父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形象出现过,也没有固定的涵义,一直到唐朝,渔父意象才正式被“固定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