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范文」魏晋时期三类隐逸小说题材探析(8)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这是一个沉重的现实问题。吴敬梓设想的解决方案是中隐于市。”29最伟大的悲剧小说《红楼梦》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兴衰来展现美的毁灭与人生如梦的悲剧,小说结局描写主人公贾宝玉在经历了种种的大悲大痛之后,终于看破红尘出家,归隐于荒山野庙之中,成为最彻底的隐遁者。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隐逸题材自进入小说领域伊始,便不断发展、演变。从魏晋到清末以至现代,它时而清晰明显,时而模糊含蓄,但却从不缺席。古代知识分子历来将出处问题作为生命形态的一种重要选择,“仕出还是隐处,这不仅是政治态度、哲学观念、审美取向及行为方式,实际上是每个社会生命个体终其一生的价值选择。”30这种人生观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出处问题成为文学的一大主题,它不仅深深地融入中国文学的血脉中,并且与其他文学主题一起建构着中国文学的历史。
注释
1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9-70页。
2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第70页。
3杨朝云《中国隐逸文化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4页。
4(1)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第131页。
5(2)[晋]干宝着,马银琴译注《搜神记》,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6页。
6(3)[晋]干宝着,马银琴译注《搜神记》,第247页。
7(4)[晋]干宝着,马银琴译注《搜神记》,第91页。
8(5)林庚《神怪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42页。
9(1)[晋]干宝、陶潜着,曹光甫、王根林校点《搜神记搜神后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69页。
10(2)[晋]干宝、陶潜着,曹光甫、王根林校点《搜神记搜神后记》,第170页。
11(3)[晋]干宝、陶潜着,曹光甫、王根林校点《搜神记搜神后记》,第171页。
12(4)[晋]干宝、陶潜着,曹光甫、王根林校点《搜神记搜神后记》,第171页。
13(5)[晋]干宝、陶潜着,曹光甫、王根林校点《搜神记搜神后记》,第170页。
14(6)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36页。
15(7)[晋]干宝、陶潜着,曹光甫、王根林校点《搜神记搜神后记》,第174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