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春天的列车》一个并不勉强的隐喻(4)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我不知道我是否说清楚了这种荒谬,我想可能没有。这真的很难说清楚,因为它原本就有一点黑暗、反世俗道德的意味在里面。这是一种恶的互生互哺,如果要起一个名字的话,我想把它叫做“玛蒂尔德陷阱”。玛蒂尔德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的女主角,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毕飞宇曾经对这篇小说做出了一种与众不同但是却又似禅宗棒喝的绝妙解读,来感叹外国人的“老实”。而我在这里用玛蒂尔德来命名《春天》隐喻的这种人类生态,也是基于另一种与正统看法不同的解读:玛蒂尔德是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但是她承受了远远不应该她承受的代价。
我想,《项链》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有着经久不息的永恒魅力,绝不在于设计了出人意料的反转结局,那样的东西不值得让一代代人长久地认可一部著作。它所真正伟大之处在于点出了这样一种困境,而它是有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就是我们很可能因为被更为巨大的力量暗中操弄而不自知,反而无谓地自责自己的不完美。不同之处在于,玛蒂尔德的被愚弄至少好在不是出于朋友的“蓄意”,而李大川们的被愚弄,就是厂长们的有意为之与无动于衷。
你做了小恶,然后厂长们凭借信息差等权力优势,利用你做的恶来进而做出更大的恶,却能假借善的名义。最后的结果,就是庄子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李大川是如此,那些偷机车厂零件的小偷同样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李大川为什么在终于抓住了小偷之后,却最终选择了放弃。一方面当然是小偷的哀求和他拿出的妻子、孩子的照片引起了大川物伤其类的同情心,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直到这一刻,心中一直怀着找到罪魁祸首洗刷自己冤屈的执念的大川在忽然颠覆了自己原本对于小偷的脸谱化的想象。我不知道在那一刻他是不是想到了“底层互害”这几个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在大川心软松开了小偷,却被小偷恩将仇报拿砖砸破脑袋落荒而逃,他的兄弟愤怒地再去追赶小偷的时候,他为什么依然选择叫住了自己的兄弟而放过那个小偷。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