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哥俩好》|徐帆火了他的《青衣》,他写尽了“欲望”之迷离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哥俩好》发表于1997年《钟山》第3期。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图北的大学生如何在金钱之欲里越陷越深的故事。相比于他的《玉米》《青衣》《是谁在深夜说话》等家喻户晓的作品,《哥俩好》虽然并非“巅峰”之作,但聚焦人在金钱和性中的沉沦,叙事效果同样震撼。
《哥俩好》发表于1997年。这几年,香港回归,亚洲金融危机,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和对金钱的渴望日趋浓烈。尤其是股市、暴发户、包养、城里人等,已经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资。反映在小说创作上,就是90年代的欲望写作潮流。城市人的逐利、道德沦丧、精神空洞成为作家批判的靶心。
在毕飞宇的笔下,殷家图北、图南“哥俩儿”,围绕着“教书”和“赚钱”,在“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中,展现了两代人因价值观的差异而引发的“欲望纠葛”。
父子三人之间的“位置势能”、独特的“平均值”叙述视角,以及“哲学语态”,将一个原本常见的“父与子”故事,讲述成一个关于欲望的哲学思考,使读者在文本的缝隙中,看到自己身影的折射,从而实现“移情”和“净化”效果。

中篇《哥俩好》|徐帆火了他的《青衣》,他写尽了“欲望”之迷离


父子三人的“围剿与反围剿”关系:推动结构运转的“位置势能”。
结构要运转、展开和整合,没有内蕴的能量或动力,是不可想象的。《哥俩好》文本的结构动力来自人物间的“位置势能”。所谓“孤掌难鸣”就是这个意思。
在《哥俩好》中,老父亲、图南和图北父子三人之间的“位置势能”,具体来讲,就是作为人民教师的老父亲对哥俩“自上而下”的“围剿”,长兄如父的殷图南对弟弟殷图北的“围剿”,殷图北对父亲和大哥的“反围剿”。这三人的关系犹如弓矢相搭,相互间形成张力,形成了推动结构运转的内蕴动力。

中篇《哥俩好》|徐帆火了他的《青衣》,他写尽了“欲望”之迷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