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楚国良:拨开历史的迷雾一一千年古渡下摄司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行纪(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 —题记
下摄司和半边街的变迁
现在的下摄司这个地名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并非单指一条街道,它上起向家塘路,下到铁牛路,南到湘江口,北抵钢城大道、书院路,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
查阅史料,“下摄司”这个地名最初并不单是指现在这片土地,而是与之隔江相望的易俗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一千多年前唐代,易俗河至河口一带叫做“洛口”,湘潭县治(县衙门)就设在这里。因洛水又叫易俗河,故这一带当时称易俗河乡。易俗河又称作“易俗场”,并有场官管理。宋时县治迁往湘潭县老县城宋家桥,易俗河已发展成为较大的集镇,称为“下滠镇”。滠,就是木排,下滠,就是停木排的地方。可见当时此处已是排筏辐辏、帆墙如林的繁荣的港口集市了。
按宋制,凡重要的港口地段都设置“都巡检”或“巡检司”等机构,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缉捕盗贼和征税等。于是,这里设置“下滠巡检司”,简称为“下滠司”。久而久之,下滠司就逐渐成为地名的代称。清光绪《湘潭县志》说,“下滠司,宋置,盖昔易俗场官之地。”以后,这个“下滠巡检司”又在其对岸的半边街设了一个分支机构,于是北岸这边也被称作“下滠司”了。及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于中央电工落户建厂,北岸“下滠司”遂成为一片热土,一时间名声大噪,以至人们只知道北岸的“下滠司”,而不知道其名称始于南岸的“下滠司”。
湘潭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周围有三个巡检司,下滠巡检司、黄茅巡检司和暮云巡检司。“滠”和“摄”互相通用及假借,后来老百姓逐将“下滠巡检司”简称为“下摄司”。1954年设置下摄司区,后改为下摄司公社,1976年成立半边街街道,1980年更名为下摄司街道。
而半边街靠近湘江,与易俗河老街隔江相望,从湘潭县老县城往衡阳方向去的老驿道在此经过。明始时,这里有稀稀拉拉的三、五家门面,都是背靠老鸭塘,坐南朝北,卖些南杂礼品、茶水、鞋子之类,路东却全是农田与菜土,并无建筑。于是人们便称这里为“半边街”。
提到半边街,自然要说这个地域的湘潭电厂,湘潭电厂是湘潭历史上最早的企业之一,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为实业救国,于1936年在下摄司相继建成了电机厂、发电厂、电灯厂等企业,当时装机容量不到一万千瓦,解放后,鉴于电力紧张,50年代开始分期进行了扩建工程,并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我国的进出口渠道,由中立国瑞士进口两台BBC公司的一万千瓦汽轮发电机,为湘中地区的供电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厂有好几千职工,家属区分布在半边街两侧,分为和平东村及和平西村。和平东村都是清一色的平房,住着天南海北落户湘潭来支援电力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从小厂、老厂,新厂,一步步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火电厂,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的业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