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座流动的“伤城”(9)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从此,香港家庭,传出更多欢笑声。
许冠杰演唱的同名歌曲《半斤八两》,标志着香港粤语流行曲正式开始,香港本土人几乎人人会哼唱。
“就算有福都冇你享,仲惨过滚水渌猪肠”,道尽了很多打工仔的无奈自嘲心态。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浪子心声》,许冠文),又不失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心态。
香港影视本土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是,粤语一统江湖。
从7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快速发展,思想风气大开,电影只是本土化社会思潮的一个镜像。
此时,位于九龙荔枝角的美孚新邨第一期已经落成。“香港四大才子”之黄沾,正好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忘记他》(邓丽君演唱)。赚得第一桶金后,黄沾在美孚新邨购房安家。
房子,是移民者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不安情结,以及渴望改变命运的现实冲动。
美孚新邨,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是移民者成为这座城市主人的新希望。
“把他乡变故乡”,这座正在爆发活力、希望、憧憬的城市,正在走向一个本土意识的市民社会。
1979年,黄沾撰写了与节目同名的歌曲歌词《狮子山下》,由罗文演唱,此曲顿时红遍香江,更成为《狮子山下》的主题曲。
“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地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移民者坚信有朝一日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此时,香港土生土长的一批青年导演、制片人,他们完全摆脱了旧上海的束缚,引领了香港电影的第一波新浪潮。在1977年到1980年间,超过60位新锐导演推出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真正开启这波新浪潮的是两位重要的女性电影人。
唐书璇,出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系。这位民国云南总督唐继尧之孙女,在1969年拍摄一部耳目一新的文艺片《董夫人》,为香港陈旧的工业电影带来了新鲜空气。
三年后,唐书璇拍摄了《再见中国》,这是最早一部关于逃港的电影。
再三年后,她自编自导电影《十三不搭》,这是一部以麻将为主题,描写香港华洋混杂、南腔北调的社会众生之相。
之后,唐书璇选择在事业顶峰时期退出影坛,并移民美国。但是,唐书璇却为新浪潮开了一个好头——寻找香港本土文化。
此后,香港电影新浪潮基本上沿着唐书璇开创的两条路径探寻香港的本土意识:
一是如《十三不搭》,关注香港社会生活百态、家庭关系、女性地位及市井文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