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青年:黑泽明逝世20周年祭(7)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就其深层的心理而言,暴力的施加何尝不意味着命运的自我慨叹和愤怒的极端发泄?在《椿三十郎》中,家老夫人一句“好刀应该藏在鞘中”的规劝,让椿三十郎大彻大悟,椿三十郎的鞘并不是社会的规范和秩序,而是行将不惑之年的椿三十郎和刚满知天命之年的黑泽明(正好五十一岁)对于毕生叛逆和流浪的命运的慨然接受。
前述之椿三十郎的无名,恰是黑泽明毕生的无名焦虑的一个艺术化的映射。纵观黑泽明的创作,无名的焦虑或身份的焦虑贯穿了黑泽明的创作历程。
《踏虎尾》(1945)讲述了名字与身份会招致杀身之祸的巨大恐惧;《野良犬》(1949)中的警察在丢失配枪的同时也丢失了作为警察的社会身份,(五十三年以后上映的陆川的《寻枪》几乎照搬了这个主题);《七武士》(1954)中那个自称菊千代的农民最后获得了以刀为碑的武士葬礼,然而,这一武士身份的间接获得却以生命为代价;《蜘蛛巢城》(1957)完美的展现了一个篡夺而来的沉重身份在精神上压垮一代枭雄的悲剧过程;《战国英豪》(1958)在重复了《踏虎尾》的恐惧主题之外,更强调了随身份而生的巨大使命;《恶汉甜梦》(1960)的片名本身即含有身份即命运意涵,一个游移的身份(私生子、复仇者、乘龙快婿)注定了漂泊与悲剧的命运,一个邪恶者的身份反而给身份的拥有者带来安枕的力量;《德尔苏·乌扎拉》(1975)是对文明人与野蛮人两种身份的颠覆和讽刺,获得了文明人的象征物——带瞄准镜的猎枪——的野蛮人最终被文明人野蛮的杀害;
《影子武士》(1980)与《乱》(1985)将持有身份与失去身份的悲剧演绎到极致,身份的失去等于所拥有的一切的剥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