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通渭》与通渭诗歌解读(1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由于《诗歌通渭》入编作者为已故作者,这就意味着当代星光闪闪的诗人和佳作被拦在了外面。为此,我不得不毛遂自荐,充当“导游”,走进烂漫的通渭诗歌花园。
任何一个时代的诗歌,其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态势,都会让人清晰地看到,这个时代诗歌主流精神的具体指向,是对一个广阔的生活的提炼和风貌的呈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诗歌一直是甘肃文学这部精神大书的封面;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一直保持着“诗歌大省”的荣誉;进入新世纪以来,甘肃诗坛仍然是当代中国诗坛的前沿重镇。在这个重镇中,除引吭高歌的雪域甘南诗群、乡俗浓浓的陇东高原诗群、狭长广袤的河西走廊诗群、青山绿水的陇东南诗群和精英荟萃的省城诗群外,还应该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广泛的重要诗群——陇中黄土地诗群。这个诗群的主力军是通渭诗歌群体。《定西日报》于2012年7月2日和2013年3月4日两次刊登定西市著名作家刘晋寿《通渭,悄然崛起的诗歌群》的文学评论,可见通渭诗歌群的广泛影响。通渭当代诗人的成功,在于对诗歌的真诚热爱和对文学理想的集体爱护。
他们和甘肃其他诗人一样,经历了从朦胧诗思潮、大学生诗潮和西部诗歌运动,到今天跻身全省乃至全国诗歌前沿,无不体现着这一诗歌精神和抱负。积累了新时期以来实力和镇定的通渭诗群所爆发出的逼人气势,引起了省内外诗歌界的广泛关注,认为通渭诗歌已经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诗歌创作的前沿。在中国诗坛有“黄埔军校”美誉的《诗刊》“青春诗会”,截止目前甘肃共有23人入选,位居全国各省之首,而其中通渭就有崔俊堂、离离(李丽)2人,离离又入选甘肃“诗歌八骏”。通渭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诗作的有百余人,公开出版诗集数十本。2004年通渭16名知名书法家集体创作的长度68米的《通渭诗词行草长卷》,在甘肃省美术馆公开展出,观众惊叹通渭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魅力。遗憾的是这帧诗词书法两佳的精品至今未能印影出版。
下
人们惊诧于在通渭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生长着葱茏的诗歌。答案很简单,这是良好的诗歌生态环境使然。首先通渭地处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楚蜀文化的交汇地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黄土高坡的地域风貌和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养分;三是相对滞后的经济环境反过来又使诗人们较少受浮躁世风的影响;四是长期受耕读文化浸洇,培养了自己的一种创作心态,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审美追求;五是诗人们在经济刺激和文化吸引的双重挣扎后最后选择捡拾起“历史的碎片”,用诗歌创造自己的世界。集体的沉潜加上个人的才华,使当代通渭的诗人们在寂寞的岁月里不再寂寞,他们徜徉在诗美的世界里,为通渭也为自家打造着未来。高潮声远去,云雾渐起,高地的显现是必然的。在当今诗性大面积消隐的甘肃诗歌版图上,通渭这块诗歌地带显得引人注目。当中华诗词学会的专家们来通渭考察时惊奇的发现,在大西北腹地的黄土地沟壑间还有这样一群向诗歌奥林匹斯山攀援的人,有这样一处诗歌的富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