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为何古代把这种屠夫称为侠?(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路见不平,是帮人的,别管认不认识,只要看见不平,先来个打抱不平,至于手段如何,那不是重点。比如鲁智深,他不认识金翠莲,甚至最初觉得金翠莲的哭声打扰了自己跟兄弟们喝酒的兴致,很生气。
但一闻不平,瞬间大怒,大步流星地去三拳把镇关西给打死了,此后流浪天涯,吃了不少苦头,但鲁智深绝不后悔。
这一点其实是没有错的,即便现在人,也对鲁智深很喜爱,至于他干得那些乱七八糟不守规矩的事,没人觉得有什么。
古代观念中的侠,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侠,这是基本点,这点如果做不到,再帅,武功再高,也不是侠。
同时,混江湖的侠客,还必须重信,李白《侠客行》诗中所谓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魏征的诗也说“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
李白和魏征其实都写一件事,就是侠必须得信然诺,也就是说一不二,说话算话。侯赢是信陵公子的门客,信陵君挥椎救赵之时,他说公子到时,他向北自刎,说死就死,没半点犹豫。季布原本跟着项羽,项羽死后,刘邦通缉他。他躲在别人家里,从来没人出卖他,因为季布此人本身就很重然诺,江湖上的说法是“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叫一诺千金。
以上两点只要把握住,在古代就是侠。至于行为上是不是残忍,做事是不是正义,那都无所谓。
只要能做到第一点,古代的文人都认为那就是侠气,李白说是“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三杯酒就吐然诺,喝得晕晕乎乎,但还是说话算数,豪气干云,胸中之意气,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魏征说得和李白也差不了多少,“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明显,魏征认为,只要能做到侠,一切足够了,人生有了这种意气相投的快活,功名什么的,根本不算啥。
其实,这些侠的特质,是司马迁早都定好的,古代那些作者,包括李白在内,都非常认同。
司马迁写《游侠列传》,对于侠做了极准确的定论,当时已经有了韩非子的定性,韩非子认为“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但那种以武犯禁的人,至少在汉时还是很多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