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尽兴亡的《廿一史弹词》背后,是明代才子杨慎的豁达人生(10)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说他“俗”其实是有道理的,第六段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之句听来像是对李后主的恶搞,第七段中“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的表述则颇有打油诗的气质。
作为一个以博学著称诗词界的大拿,杨慎不可能不知道选用其他意像或同类来避免词句的重复,也不乏堆砌辞藻的能力,他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之所以用“龙虎”意象反复渲染,一方面与所述多为帝王将相事迹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其骨髓深处的豁达不无关系:我就是写写玩玩,你有意见吗?
俗也有俗的好处,杨南金在《升庵长短句跋》中说:“ 太史公滴居滇南,托兴于酒边,陶情于词曲,传咏于滇云,而溢流于夷檄。昔人云 : 吃井水处皆唱柳词;今也不吃井水处亦唱杨词矣... ...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讲,杨慎无异于在蛮荒之地(不吃井水处)撒下了文明的种子。
不管怎么说,杨大才子还是勉为其难的露了一手,广为流传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在中国词话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说尽兴亡,寄寓感慨,与唐诗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元曲之张养浩《山 坡羊.潼关怀古》并称为千古绝唱。清人胡薇元《岁寒居词话》则言:“明人词,以杨用修升庵为第一。”
结语: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杨慎的一生是个悲剧,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大材小用等诸多词汇都可以作为总结的标签。
诚然,如果不是“大礼议”事件的出头鸟行为,如果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嘉靖服个软,杨慎本该在庙堂大放异彩的,他将有着历经沉浮后荣登首辅的显赫政治生涯,亦不失为传奇。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