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达尔:影像反叛者|卫西谛专栏(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传统电影语言的反叛者


戈达尔1930年出生于瑞士,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瑞士银行家之女,家境富裕。十八岁来到巴黎索邦大学,注册了人类学专业,却没有上过一天课。正是在此期间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拉丁区的电影放映会上,戈达尔认识了《电影手册》的创办人安德烈·巴赞,以及后来的新浪潮伙伴们——里维特、特吕弗、夏布洛尔、侯麦等人。他们一同从狂热的影迷转变成尖锐的影评人,最终成为改变电影史的走向的电影导演。
新浪潮的电影当然也并非横空出世,这些导演受到了美国黑色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诗意电影的深刻影响。另外在他们的电影里也能看出,这些人受到过良好的艺术、文学和哲学的熏陶。从戈达尔的电影中,我们经常见他对绘画、古典乐、诗歌、哲学的旁征博引,每每信手拈来。
所以,戈达尔的作品对很多人来说不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座艺术迷宫。诗一般的对白,勇敢的色彩,自由的剪辑,存在主义式的人物命运,对电影本质的探寻,不断涌现的哲思和诗的文本——这些都让人感觉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电影工作者有时会有一种说法,就是在看够了好莱坞式的商业片之后,就得“看看戈达尔的电影,洗一洗眼睛”。即使在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看他的作品,依然能有“耳目一新”的神奇功效。
在1959年特吕弗的《四百击》获得成功之后,法国制片人们开始疯狂寻找年轻人来拍片,在之后的两三年间,巴黎街头就出现了两百个新导演在拍片。戈达尔拿着特吕弗写的三页纸大纲也找到了投资,拍摄了处女作《精疲力尽》。这部作品的迷人之处,是因为它本身是“乱来”的。开拍前也没有完整的剧本,每天早上戈达尔写一点给贝尔蒙多和简·塞伯格,写不出来就诈称自己生病,结果有一次被制片人撞见,当街打了一架。坐着轮椅拍电影,在街上也不怕路人看摄影机。一场“床戏”有二十分钟即兴表演。剪辑时几乎所有剧组成员都挤在剪辑室里,为了把2小时15分钟的片子剪成1个半小时,在这里剪掉了三秒钟,在那里剪掉三秒钟,不遗余力地发明了“跳接” (jump cut)。
戈达尔自己说,这是一部没有规则可循的电影。于是我们看到了改变电影语言的著名画面:镜头对着坐在车里的简·塞伯格,她有着迷人的脖子,有着迷人的短发,迷人的光线洒在她身上,镜头被剪开,然后又接上,同样的角度、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脖子和头发,稍微不同的只是背景和日光的方向,这样反复9次之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