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秦颂》——一场未及充分讨论的文化思想事件(下)(5)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王:在开机前,你们打磨了五六年的剧本已经定稿了吧?就根据这个定稿拍的吗?
周:这个剧本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开始还比较单薄,后来一点点加进去。到了1995年元旦,成立筹备组,那时去北京上报名字就叫《秦颂》,没改过,我觉得这两个字挺给力的。从1月1日开始筹备,到7月底开拍,我召集所有的主创人员每天晚上一起讨论修改剧本,每天!一个字一个字地找毛病,大家都很积极地献计献策,剧本的完善绝对是无止境的。
曾经名字还叫过《血筑》,我一直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太小气。第二个原因是这个名字根本不能用,因为“筑”这种乐器没有一个人知道是什么,最后我们只好选择了古琴,如果选择了古琴的话,就不能叫血筑了,正好大秦帝国的国歌就叫《秦颂》,最合适不过的一个片名了。英文片名就定成了TheEmperor’sShadow(皇帝的影子),因为嬴政永远对高渐离说,你就是我的影子。英文名要叫《秦颂》,没法翻译。
王:如果直接翻译,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好像就是单纯赞颂秦朝的感觉。
周:这就不对了,外国人容易误解,他们不懂中文,他们觉得你对秦朝对君王,要赞颂吗?你要是对君王赞颂,那就不看了。我讲一段故事,这不是题外话,我们中国人乍一看,都觉得姜文的表演非常好,很强势,很霸道,很有秦王相、嬴政相。可是这个电影在美国电影导演工会和演员工会组织的专场放映上,有一个问卷表格,95%以上的人,美国的电影导演和电影演员,投的最佳演员都是葛优,最佳人物都是高渐离。我一看也有点奇怪,我想怎么也得一半一半吧。后来我不奇怪了,我跟那些美国人聊了聊,突然悟出来,美国人骨子里天生对权贵者就反感。
王:在编剧时,对于秦始皇这个形象的设定,您和芦苇之间有没有一些讨论或争论?你们怎么确定这个形象?
周:剧本阶段,主要还是文字。我说的编故事,我们细节上反而要尊重历史,情节上我们可以瞎编,细节上不能瞎编。但是对于这个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完全不同于司马迁写的鹰钩鼻子、驼背,然后描述的矮小,声如豺,像狼叫,又矮又丑,我完全不同意。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太脸谱化了,上来就是一奸佞小人和暴君。这不成了中国戏曲了吗?京剧是个脸谱化的艺术,但是电影绝不能脸谱化。既然我们拍的不是京剧,我们就不给这个人设任何框框,就是一个普通的正常的,还应该算比较英武的一个男人,一个智慧超群的男人。因为那时候不知道谁演,也没定,连能不能拍都不知道。没有具体定他的外貌和服装,主要考虑他是一个睿智的、英武的男人,因为他39岁登基,50岁死掉。我们从他登基、加冕写起,11年的跨度,造型上并不是特别困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