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我的路》第二章草原我的青春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我的路》第二章 草原 我的青春
作者:连福兰
第二章 草原 我的青春
1
8月7日,这个在大部分人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个日子,对于我来说却永远难忘。1968年的这一天,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父母,离开了我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首都北京,一个人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插队。那一年,我17岁。
1968年8月7日,我们知青乘坐的专列,从北京站出发,途经集宁到赛汉塔拉。我们下了火车,眼前已经是与北京大不相同的另一幅景象了,这里非常明显的就是人少车少,天气也很凉快。我们被安排住在了一个大礼堂里,女同学住在台上,男同学都住在了台下的椅子上,用的都是自己从北京带来的行李。第二天来了很多大解放车,带队的点名指挥我们带上行李,上了各自的车(车是按照旗县分的),草原上没有公路,就是车辆自然轧出的车辙,称为“草原路”。司机们在“草原路”上把车开得飞快,好像是在赛车,把我们颠得都晕车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跑那么快,因为有的知青答应司机,跑第一给大的领袖像章,可把我们颠坏了,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土,成了个土人儿。
傍晚来到一个小地方阿巴嘎旗,在内蒙“旗”相当于内地的“县”,阿巴嘎旗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名叫新浩特镇的县城。车停下后,我们看到一个挺大的广场上摆了很多白颜色园园的东西,一打听才知道是给我们住的蒙古包。我们很好奇地来到自己住的包里,包门很低,需要弓着身才能进到里面,走到中间才能直起身,包里地上铺了木板,包顶是圆形的木框天窗叫“陶淖”,周边是两三米长的木棍支柱叫“乌尼干”,周围也是用木棍儿编扎成菱形小块儿的栅栏叫“哈纳”墙,外面用羊毛毡裹起来,进出的门是木制的,高有一米多,宽有二尺左右,上方还配有一个小窗户,非常有特色。第一次住蒙古包,我们都感到非常好奇和兴奋。
晚上开饭的时候更感到温暖,用大盆盛来的饭菜闻着特别香,一看才知道也是按照我们的口味儿特意做的,我们敞开肚子这通儿猛吃,好像这不花钱饭菜明天就吃不着了似的。第二天接我们的车还没来,我们就去逛街玩儿,地方小一会儿就逛完了,天气特别好,比北京凉快多了,白天还可以,晚上就觉得挺凉的了,必须加厚衣服。第三天我们又乘上大解放车一路奔波,大概有四五个小时来到查干淖尔公社,“公社”相当于“乡”,“查干淖尔”就是白色的湖的意思,虽然是乡级建制,但没有多少人,这里原来是一座旧庙宇,叫昌图庙,现在被拆得没有几间房子。那时候没有招待所,我们来的人又多,都住到大庙里,各学校来的人数不等,全公社好像从北京来了有一百四十多人,我们学校来了八名同学,我们八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查干淖尔大队,那时“大队”相当于“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