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美国知识分子形象的双杈树(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贝娄选择一个同化于美国知识界的犹太知识分子作为典型来描绘和剖析他的精神面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时代的风貌。数以千计的美国读者写信给贝娄,反映说赫索格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这足以体现了赫索格就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缩影。 《欲望教授》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欲望系列”小说之一。 凯普什大学期间获得富布赖特访学机会(我联想起索尔·贝娄和菲利普·罗斯先后共同获得的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支持),前往英国研究亚瑟王传奇和冰岛传奇文学,但欧洲的文学进修变成了情欲之旅。他认识了两个瑞典女郎,终日沉迷在疯狂的性爱游戏之中,让年轻人最狂野的性梦想变成了真实。他向往这样的生活,却又心存恐惧。他担心纵欲寻欢将毁掉自己的前程,于是“逃”回美国,到斯坦福大学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
但他未能潜心修学,而是与迷人且浪漫的海伦热恋、结婚。之后却发现妻子沉湎于年轻时疯狂恋情的记忆中难以自拔,婚姻以失败告终。离异后,他独居纽约,学术上渐渐取得了成就,后来他与美丽善良、通情达理的女教师克莱尔同居,找到了新生活的港湾。然而再一次面对婚姻时他退缩了,害怕自己的感情难以维持。小说结束时,凯普什仍迷失在对现状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惧之中。谙熟卡夫卡名作《变形记》的文学教授,最后在《乳房》中经历了象征性的变异。(当当网书评) 索尔·贝娄比菲利普·罗斯大十八岁。两人从孩提时代起就生活在美国(索尔·贝娄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郊的拉辛镇),血管里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他们的高产作品都具有一种类似的“犹太人 移民受害者 二战幸存者 晃来晃去的人”的叙事要素与特征。不难理解,在这些特征要素中,最关键的是《晃来晃去的人》(贝娄同名小说),因为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困难历程,关乎身份、心理、文化认同的迷茫与焦灼所产生的特殊状态。
体现于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主题三部曲就是:寻求、逃离与同化。 赫索格教授说自己的父亲是彼得堡的移民,酿酒商。这些都是和现实生活中索尔·贝娄身世相吻合。而“被缚的祖克曼”三部曲(《鬼作家》、《被释放的祖克曼》和《解剖课》),中的作家内森·祖克曼也颇有罗斯本人的影子。祖克曼这个作家的个体生存状态投射出美国国家和整个时代风云流变的诸多面貌,现实生活中的普利普·罗斯也如同他笔下的祖克曼一样,因为对家庭,家族,犹太教的反叛而陷入困扰。 如果说贝娄等犹太作家在小说中更多地体现了对犹太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缅怀,那么罗斯则以莫大的勇气揭露了犹太文化中的不足与丑恶,体现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背离与反叛。罗斯刻画的反叛意识集中体现在犹太社会中个人与家庭、自我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父辈与晚辈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冲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