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美国知识分子形象的双杈树(4)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当其他犹太作家竭力保持传统的身份意识与自我意识时,罗斯则站在另一个方向消解传统的核心问题,以一种喜剧的色彩揶揄最为严肃的身份问题。(网络资料) 有位文学大师说,一个人即便是人生经验到七岁戛然而止,也并不妨碍他成为作家,如果他有成为大作家的天赋的话——这话没错,但他一定少了一扇窥视人性的最佳窗口,也是吸引读者的元素——性。索尔·贝娄和菲利普·罗斯笔下人物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色”抑或欲望——只是他们写出了人性深度而已。 以性为切口探视人性,可能与索尔·贝娄和菲利普·罗斯丰富的情感经历有关。 1937年,贝娄读大学期间与第一位妻子结婚,1974年,贝娄与罗马尼亚出生的西北大学数学教授亚历桑德拉的结合则是第四段婚姻了。1986年,贝娄爱上了比他小43岁的珍妮丝·弗里德曼,并开始生活在一起。 罗斯的第一任妻子是玛格丽特,两人于1963年离婚,1968年,玛格丽特死于一场车祸。
罗斯小说中很多女性形象的灵感来源于她。罗斯的第二任妻子是英国女演员克莱尔·布鲁姆,他们于1990年结婚,1995年离婚。 当然,经验只是写作的前提条件而非必然条件——另一位以结婚——离婚——家暴循环往复乐此不疲而臭名昭著的“海明威第二”诺曼·梅勒,就似乎对于性和情爱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书写兴趣。 2007年,罗斯获得首届索尔·贝娄奖。这似乎冥冥之中验证了他们之间的精神关联。中文版《赫索格》的前言中就有菲利普·罗斯的《重读索尔·贝娄》,算是对这位前辈作家脱帽致敬吧。除了犹太作家、大学教授,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交集,尽管有时空的交错,也似乎润滑了他们的文学交流:都是芝加哥大学校友,都获得过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且都有一种“舍身甘为万矢镝”,半自传体写作的勇气。 总之,知识分子文学的精髓在于观念思辨和精神冒险,高屋建瓴又深邃洞幽,往往溢出文学之外,汇入政治意识形态,并成为时代思潮与文化的重要成分。
相比之下,他们丰富的私人生活反倒成了整体文学活动的一部分,留给后世的巨大的解读空间,和评判素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