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讲解(共八十一章)(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而那些自我修行很低的士人,他们听完“道”之后,会哈哈大笑,他们会说这讲的是什么东西,对我们这些上层人来说还有这种要求,这不是专门来束缚我们的吗?天下怎么能这样来管理,我们怎么可以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呢?我们为什么要善待这些出苦力的百姓呢?他们原本就是该出苦力而不应该吃饱的。当然这些人也包括其他各种流派的学着,他们的思想与“道”的精神相去甚远。“道”的要求与他们的思想和做法之间相遇甚远,他们只会一边大笑、一边讥讽“道”的精神,所以行道者的谨慎也包括在这些人面前要谨慎,要小心被他们打击。在当时老子的心中,作为包容万象的“道”如果不被这些人嘲笑,那么就显示不出道的深奥与博大。如果“道”能够开通这些人的心窍,那道将不成为道,成为了符合世间俗人的说辞。老子也是不与行为低俗的人同流合污的,他内心的精神世界是不会被这些俗世所影响的。
第二段,老子讲了在他认为的古时候的圣人们,当然指的是商朝和周朝初期时候的一些圣人们对“道”的精神所立下的言论:
“明道若昧”,光明的道路好像很暗昧。并不是这是一条通往前方的道,让人一眼可以看得非常明确,你可以跑步向前了。实际上是需要不断摸索前进的,这就是说光明的道是人不断探索得到的,没有人给你制定好一套前进的大道让你跑步向前。
“进道若退”,前进的道好像在后退。既然前进,怎么会觉得后退呢?这个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就是别人已经开始把地耕完了,而自己还在拔地里的草,给人的外在影响总是很落后。前与后是一个比较,别人前进的多,表示你在后退。但实际上不是后退,是在积蓄力量、在领悟“道”的内涵,最后做出来的就更加符合“道”的思想,这样就会从后者称为前者。当然这是指一个人的修行方面。
“夷道若颣”,平坦的道好像凸凹不平。既然是平坦的,怎么又凸凹不平呢?这仍然是对“道”的探索需要,“道”给人提供的是内心的平坦,但是实行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不是每一个人一听到“道”之后就马上遵从,如果是这样,估计老子就不会写出不朽的《道德经》了。
“上德若谷”,崇高的德则好像是低下的山谷。德的崇高,指的是其内涵,修行的崇高,那么就不去张扬自己,并不显露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真正的好的修行则显得平平淡淡,很容易接近人。好像是川谷一样,因为低,可以包容世间的一切。而差的德行则表现的自己高于别人,超出别人一等。
“广德若不足”,“道”是无边的,那么由道所产生的德也是广大无边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是不可能懂得并且做好全部的“德”所要求的内容,能够做好一些就不错了。所以,广大的“德”在人们中间显示出来的不是事事美好,总感觉有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就要求人们继续去提高自己的“德”,使自己能够做的更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