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析|以《孔乙己》为例,浅谈人物的自我修养及现实意义(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受到群体的嘲笑和排斥,他依然我行我素,并拿出九文大钱,说明他想向短衣帮展示自己的优越感 ——我虽然是落选的长衫之人,却比你们富有。优越感是一种自我意识,大多数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拥有某种优越感,而在孔乙己心中,他的优越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自恋倾向。
武志红曾在《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中提到,人的自恋本质上可以概括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不如我。”
比如,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的做出的这些行为 ,实则是在告诉他们,我是文化人,你们是劳动者。
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理由无非就是这两个: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在短衣帮群体面前的形象已经固化了,他们对他的看法就是,他就是个爱偷东西的落魄书生。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了一个首因效应,它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即使这样,孔乙己还是给自己找辩解的理由: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心理学上有“自恋情结”的概念,它是维持积极自我概念所采取的自我调节策略,孔乙己通过对读书人的清高来正视自己的清白,说明他潜意识里也希望自己被真正懂得和善待。
二、第二种笑:从“应该思维”看“我”对孔乙己的嘲笑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肯塔基大学的内森博士安排学生们接受了领导能力测试,然后将学生们分为"适合做领导的一类"和"适合做下属的一类"。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之后,学生接受了一系列的测试,结果发现,比起下属角色,领导角色的学生得分更高。而实际上,之前的分类只是随意划分,完全没有按照领导能力测试的结果来定。但是一旦给这些学生贴上"适合做领导"的标签,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而被内化了的"标签",它的背后逻辑是什么?是心理学上的"应该"思维。知识分子就应该沉稳端庄、知识渊博;名校学生就应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过体面的生活;好孩子就应该听话,不调皮捣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