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为官宋代成仙—先祖梅福的史实与传说概览(17)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梅福在安徽望江县 位于望江县麦元乡和鸦滩镇之间,南起麦元分亩岭,北抵鸦滩褒隐寺水库,全长10余公里,早在汉朝就有名气,西汉南昌府梅福曾隐居此山;唐李白、罗隐,明解缙,清翁傅等驻足留连,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元末朱元璋、刘伯温,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军石达开曾在此征战和扎寨。昔有悟法寺、果老道场、寨林庵、朝阳庵、贵烈祠、保悟楼、三圣殿、弥陀庵、凤楼庵、褒隐寺和古塔,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在修葺。有大茗、二茗、三茗等峰(主峰489米),莲花峰形似并蒂莲花,耸秀郁葱。明解缙诗赞曰:“山崖殷窦簇硃砂,香茗丛生蓓蕾芽。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药圃天然、茂林修竹、清泉可口,此间品茗尝果,聆听优美传说,心旷神怡,迷而忘返;山下晶莹水库,古塔相伴,荡舟游弋,别有情趣。
从梅福开始的隐逸之风
隐逸是一种文化现象,南昌历史上隐逸之士比较多。梅福应该是南昌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的第一位隐士。
梅福,生于西汉末年,九江郡寿春人。少学长安,初为郡文学,后补南昌县尉。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汉成帝封王太后之侄王莽为新都侯,爵位益重,权倾诸父。梅福以一县尉之微,上书汉成帝,请削王氏权柄。他在上书中说“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歌,留意亡逸之戒。除不及之法,下不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汉平帝元始中(公元l一5年),梅福知王莽必篡汉,挂冠而去,退隐南昌西郊飞鸿山和青云谱,专事学道,超脱尘世。后人赞赏梅福的高风亮节,改飞鸿山为梅岭,并在山顶建有“梅仙亭”,上题“梅尉飞仙处”;筑有“梅仙观”和“梅仙坛”。在青云谱也建有“梅仙祠”。古人有一首关于“梅仙坛”的诗赞道:“上疏归来事可叹,岭头谁为筑星坛,先生不食炎刘禄,自拾松花当晚餐。
”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高宗赐封梅福为吏隐真人。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南昌知府卢廷选在市区西南修建“吏隐亭”以祀之。《汉书》中有梅福传,对他上书成帝的谏言有详细的记载。蔡东藩的《前汉演义》第九十四回中,对梅福上书直谏、归隐山林有一段生动的“演义”。
隐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当然要追问,隐逸之士为何要隐,他们都用哪些方式生活?纵观历史,隐逸有两种:假隐与真隐。假隐,是用隐居的方式,突出自己的品格与才华,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博得一种清誉和美名,所谓“终南捷径”,就是对这种假隐的一种概括,假隐是为寻找攀附权贵的捷径,是一种宣传,一种“炒作”。即使有些“假隐”,也因人们的不屑一顾而被历史所遗忘。真隐,有两种。一种是生性好静,为潜心钻研或修炼,他们避开尘世的喧嚣,拒绝功名的诱惑,远离俗务的烦劳,僻居山林;一种是为逃避而隐,或逃避官场的腐败,或逃避权争的祸害,或逃避感情的纠葛。在南昌历史上留下清誉和美名的隐逸之士都属真隐。梅福之前,传说中的隐士,应该是洪崖先生。洪崖先生是远古黄帝时代主管音律的大臣,又名伶伦。他受黄帝之命,“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