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北丨人物篇(上)千古风流(4)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而这些改革,比我们熟知的商鞅变法,早了150多年。
“赵国号称‘四战之地’,处在周围诸侯势力和少数民族的包围之中。在丛林法则支配的时代,赵国在长期的发展和进步中,逐步培育和形成了崇尚开拓、尚贤与合和的赵文化。”郝良真指出。
也正是这种文化锐气,驱使着赵国历任君主一直在图谋开拓,保证了赵国在战国中后期的东方强国地位。
赵国的疆域图便是最直观的证明。
在一张赵国疆域图前,郝良真的食指首先落在了今天的晋东南一带,这便是赵氏早期的势力范围。
“赵简子可以看作是赵国的总设计师,他为赵国制定的‘东击北进’策略,是赵国发展的蓝图和脚本。”郝良真介绍,赵简子时期,他率军伐卫,攻占邯郸,实现了向东发展的目的。为了避免同东南魏、韩势力的冲突,又进一步采取了北进战略。
这一战略,被赵国历代君主接力实现。
为保证“东击北进”战略的继续推进,在选立继后问题上,赵简子看中了赵襄子深谋远虑,怀有兼并代国的志向,于是便打破嫡传血缘的传统观念,立“翟婢”所生的赵襄子为太子。赵襄子果然在简子死后不久,便兴兵平代地,实现了攘代北进的战略意图。
后来的赵烈侯,也是注重人才的明君,破格重用了荀欣、徐越、牛畜等一大批人才。
赵敬侯时,赵迁都邯郸,占据富庶地区,兴兵伐魏击齐,攻击北部的中山国,从根本上巩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战略地区。
待到赵武灵王执掌赵国,“东击北进”得以全面实现。正如后来我们所熟悉的历史,胡服骑射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壮大了国力,使赵国相继攻灭了中山,打败了林胡、楼烦,在战国中后期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就这样,赵武灵王作为中国最早的改革者之一,彪炳史册。
而他的惊世之举也令开拓进取、兼容并蓄最终定格为赵文化最鲜明的内涵。
慷慨悲歌的诠释者
公元前227年,易水河畔。
寒风萧萧,天低云暗。
一位壮士即将踏上险途。
他,就是燕地慷慨悲歌的代表人物——荆轲。
易水河畔,荆轲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把燕地慷慨悲歌的精神推到了极致。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卫国在诸侯兼并战争中被灭国后,他才游历到燕国。
他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燕国人,千百年来,却为何被视为燕赵风骨最具标志性的人物?
“荆轲虽不是燕国人,但2000多年来,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侠肝义胆,一直为历史深深铭记。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燕文化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精神取向。”我国第一部燕文化研究专著《燕文化》的作者、中共保定市委党校教授杨玉生表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