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北丨人物篇(上)千古风流(5)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燕国疆域辽阔,鼎盛时期国土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占据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
虽然面积很大,但这里山高气寒,水冽土薄,山石块垒,危峰雄峙。
基于这样的自然禀赋,和建立在社会经济繁荣基础之上的赵文化不同,燕文化更像是一种苦寒和局促压抑激化的结果。
“燕国在西周前,已有千余年商代子姓燕国的辉煌历史。但姬姓燕国建立后,全国的政治中心由中原迁到了关中的丰镐,使燕国由畿辅之要沦为边僻之地,加之恶劣的自然环境,燕国一直一蹶不振。”杨玉生介绍。
史料记载,燕国君主的世系,自召公奭至燕惠侯中间九世,无名无谥;自燕惠侯以下,有谥无名。连国君的世系都没有完整的记载,可见其史事的渺茫和混乱。
此外,当时的燕地战争频仍。
在今天河北博物院慷慨悲歌燕国故事展厅中,两个约5米宽、2米高的大展柜尤为醒目。一个展柜中,30多把木柄铜戈散发着坚硬冷峻的气息,直指天空。另一个展柜里,上百支利箭,以射出的姿态占据了大半个展柜,旁边则是20多把锋利的长矛。
2000多年前,燕人就是用这些武器与敌人进行了无数次殊死血战。
正如布展所要传达的主旨,燕地是农耕方式与北方草原游牧方式斗争最为激烈的前沿地区,而战争是斗争的重要方式。
“燕国是两种文明长期拉锯的前沿地区。一方面,它促进了民族融合,燕地人口中各民族血缘融合的程度在当时各国中是最高的。另一方面,金戈铁马,狼烟报警,战争对燕地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杨玉生表示,正是战争的环境促成了燕地民众寒峻刚强、苍劲剽悍的气质,形成了燕地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等独特的精神风貌。
生不求财,死不惜命。好气任侠往往与慷慨悲歌相联系,宁可弃利甚至杀身也决不丧志辱身。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曾将燕国民风概括为“民雕捍少虑”。
“正因为太子丹的诚信与荆轲的志向契合在一起,集中地反映了燕地文化由苦寒局促产生出的激变,表现了燕文化慷慨悲歌的独特风格。所以荆轲被视为推动燕地慷慨悲歌文化风格形成的代表性人物。”杨玉生分析。
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豪壮的不止他们。
田光是燕国隐士,荆轲便是由他举荐给太子丹。因太子丹嘱咐他不要泄密,田光不惜刎颈自杀,以消除太子丹的顾虑。
燕国灭亡后,荆轲的好友、燕国人高渐离也因刺秦行动的失败而失去生命……
就这样,他们用侠义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武塑造了燕地“慷慨悲歌”的文化性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