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阎建钢:《人生之路》期待与年轻人建立起关于青春挫折奋斗的新共鸣(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阎建钢从情感与情怀的不同层面给出答案:“小说《人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情感、情怀,情感是个人的,情怀属于一代人和一个时代。”个体的情感与时代的情怀交融,驱动着创作者们开启《人生之路》。更重要的,在重读、重解原著小说时,阎建钢发现,无论小说甫一面世即引发的社会大讨论抑或今天的再次品读,几乎所有的题眼都离不开青春,“岁月不居,但无论哪个年代,青春、挫折、奋斗的命题永不过时,这三个词对任何代际的人都不会过时——谁不曾年轻过,谁不曾在青春道路上与挫折不期而遇,遭遇挫折后,作何选择、如何奋斗以改变命运,又是一道能超越时间的人生课题”。
“如果说当年高加林的故事之所以影响中国,源自作家极其真实、诚实地直面了青春课题,深受他小说影响的那代人有许多而今已成了国家栋梁,这些人的血液里都有路遥《人生》的文化基因;那么40年后我们再度求解人生之路,则因为对青春话题的探讨是个永恒热点,每个人的青春或多或少决定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明天,我们需要与今天的年轻人建立起新的关于青春、挫折、奋斗的共鸣。”阎建钢如是说。在他眼里,很多人遇到挫折后难免怨天尤人,高加林的可贵之处,是他能在抱怨、消沉之后努力改变现状,“他身上的坚韧和不屈,我觉得可能是‘奋斗’的内核,也是我们希望通过电视剧的观照,让今天的年轻人从高加林身上读解到的能量,从而为自己注入不断奋斗前行的活力”。
事实上,电视剧创作者的观点与作家当年的创作何其相似。1981年夏天,作家翻滚于心中两年的故事在21个昼夜里一气呵成。小说的最后是开放性的,路遥甚至还在二十三章注明了“并非结局”的字样,《人生》的续集也成了几代人心头的意难平。高加林未完待续的人生篇章跃动着路遥对他身处年代的切肤体验和深刻理解,这种体验既是私人性的,也是时代性的。

独家专访|阎建钢:《人生之路》期待与年轻人建立起关于青春挫折奋斗的新共鸣


“所以我们试图补齐作家当年尚不及表达的内涵,在讲故事的方式上,首先做了结构性调整,希望与时代建立关联,距离今天的观众更近一些。”阎建钢表示,严格意义上讲,《人生之路》部分取材自小说《人生》,新剧为高加林的人生延展出了前言和后续。原著的故事线始于高加林失去了民办教师的工作而回到土地,收束于他离开乡土后经历一番辗转、失去后的二次回归。“小说的最后,遭遇了最大一次人生挫折后,高加林消沉地回到村里,作家给读者留下个问号:才23岁的高加林还会往何处去,他究竟如何延续自己的人生?我们从高加林的高中时光拍到新时代初,想通过故事时空的扩容,来拓展对‘人生’这个大词的认知。”阎建钢说,他希望观众从《人生之路》中看到高加林的命运,得到对自己人生之路的一种反思——这话,冥冥之中似在回应路遥当年的叩问。1981年夏天,高加林的故事在路遥笔下诞生,作家曾为其暂定名《你得到了什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