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阎建钢:《人生之路》期待与年轻人建立起关于青春挫折奋斗的新共鸣(4)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再看爱情观。1981年写作的路遥无疑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在写到高加林与刘巧珍、黄亚萍的两段情感经历时,将人物的个体抉择嵌入社会性背景即城乡差异带来的种种矛盾。小说初面世,对高加林爱情观的是非评判,读者展开了激烈交锋。阎建钢认为,更为开放包容的今天,在不背离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年轻人的情感波折或转移并不构成所谓“污点”,很多时候,情感的变迁是伴随着生命体验的改变而发生。导演还曾与演员交换过看法,陈晓答复,“我可以理解,当一个年轻人遇到人生灾难、生命失衡后,会寻求平衡的手段,感情可能是其中一个抓手”。
《人生之路》即将展现的高加林,“他会权衡我这一生去往何处,将度过怎样的人生,要追求的最高价值会是什么——生命中经过的一切都可能促成新的选择,这是根据他的最高价值观来调整的”。阎建钢说,对于高加林,他面对人生课题做出的步步调整都具有当时当刻的合理性;对今天的观众,当大家带着更丰盛的阅历观察高加林的青春世界,城市与农村、理想与现实,都可能突破纯粹的二元对立关系。这样的故事发生在陕北,它所涉内核又可以覆盖整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无远弗届。
拍摄与表演:建立“真实”二字是创作的最大自信
为什么是这些演员?《人生之路》台前幕后的人能否成就这代观众认可的高加林们?拉直前一个问号,阎建钢说“外形合适、演技过硬缺一不可”;后半部分的疑问,很大程度可以交付“真实”。
在成为高加林之前,陈晓的作品序列里囊括古装、谍战、革命、医疗、都市情感、当代军旅等丰富类型,但偏还没有一个与《人生》的岁月并行的角色。导演不以为然:“以往的角色只作个外围参照,以佐证他对不同境遇中角色气质的塑造能力。我的习惯必须和演员面对面做一次交流,在同一气场中互相感知。我始终相信,所谓‘挑演员’并非单向的,演员是否足够信任导演,也是合作的前提。”
阎建钢与演员有次长谈,“陈晓是做了充分准备来的。他看过小说,看过剧本,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交谈中,双方聊对路遥小说的认知,聊两人不同的创作经历,甚至还聊家庭……凡此种种让演员在年龄、外形背后属于“人”的气场与角色所需渐渐重叠,也让导与演之间的双向信任开始建立,合作便是一拍即合的事。“陈晓的内心很丰富,看似少年老成偏内向,实则富于极大极强的激情。高加林亦如此,正是这些特质构筑了人物坚韧的性格底色,让他在承受磨难时能有重整出发的勇气。”阎建钢说,“陈晓是个感悟力很强的演员,他在高加林身上找到相似的个性切入点,就会调动生命感受移植到角色身上。”更遑论,演员还留下一句对现实主义的告白,“我希望能用一部厚重的现实主义作品完成创作累积,希望以此作为献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后来,陈晓的35岁生日就是在《人生之路》剧组度过的,一名演员就此将人生的重要里程、职业规划牵系于一次现实主义创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