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阎建钢:《人生之路》期待与年轻人建立起关于青春挫折奋斗的新共鸣(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续写与升级:于文学的当代性中读解世界观的升维
为什么是上海?
电视剧《人生之路》不仅在更长的时间轴上续写,剧本还拓展高加林的奋斗空间,抒写了陕北青年在人生谷底重新抖擞精神、经自身奋斗走进上海的旅程。阎建钢以同代人视角揣度高加林的内心:“他从青春时代就有个志向,要去上海。为什么一定是上海?因为当年就在上海的石库门,13位年轻人通过奋斗建立崭新政党,从此改变中国。上海是许多有志者都向往过的地方之一。”而跳出剧本,导演从广阔现实中判断:“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起风的中国,最接近现代化文明、开风气之先的城市里有上海,八方来风、最具活力的城市里也有上海;上海更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启航地和当代发展重镇,许多文学刊物坐标上海,几代文学青年心向往之。”
历史的底蕴与现实的蓬勃同时召唤着高加林,上海,成了他眺望的远方,也成了《人生之路》的合理选项。阎建钢“剧透”,新剧里高加林第一部重要作品的发表和获奖就在上海,一如历史的进程中,1982年,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首发,路遥的成名作从上海走向中国。
采访中,导演阐述始终贯穿着“变与不变”,那是忠于“文学当代性”的思辨。从《人生》面世的1982年到《人生之路》开机的2022年,青春、挫折、奋斗的人生复调是不变的,也是电视剧对原著的遵循;而人们的世界观、审美体验、社会情绪无可避免地随时代转移了,是需要电视剧创作者在时代语境中力求升维的。导演这样定义他们的创作追求:“我们要做一部升级版人生故事。”升级,不止于技术层面用最好的设备、加强版的拍摄手段等,而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层面让时代中人们的新知显影。他打比方,“上世纪80年代的高加林们不会知晓平行宇宙理论,但2023年,世界科技抵达新高度,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会有所更迭”。

独家专访|阎建钢:《人生之路》期待与年轻人建立起关于青春挫折奋斗的新共鸣


比如审美的层面,“那会儿的巧珍烫个脑袋可能就被视作特立独行,置于现在稀松平常”。比如社会情绪上,作家写就的《人生》,是基于他对彼时中国农村青年想要打破土地关系、进入现代社会强烈渴望的体察;小说里第一幕与最终章都有眼泪,折射着路遥对他所处年代穴位的不回避、不退让。40年沧海桑田,在作家没预见的2023年,阎建钢希望在影像表达中更多地张扬人物身上的生命力,“当我们回望1980年代,当时年轻人身上最可贵的就是充满着活力、生命的张力、对未来虽不清晰但足够蓬勃的想象”。为此,新剧开篇没像小说一样在乌云密布的坏天气里让郁郁寡欢的陕北青年登场。阎建钢特别设计的开场里,高加林和高双星骑着“二八大杠”一路飞驰,从高家沟到县城,20多里山路起起伏伏,混剪的画面里经过昼夜轮回、山川流转,年轻人迎着朝阳出发,又在夕阳下的苍茫壮阔里归来,“节奏极快,冲力极强,车都快骑散架了,但毫不影响他们释放无尽的生命能量,那段开场很酷也很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