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明:高压共轨是皇冠上的明珠(9)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放弃中压,确定高压
其实无油所1999年展出中压共轨系统样品前,就已经开始研发高压共轨系统,相当于重新确定技术路线。
1998年我们从德国、日本购买了最新高压共轨系统发动机样品进行研究,发现中压共轨系统技术已经落后很多,而且无法满足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标准。我们再去请教藤泽英也,他说,中压共轨不行,一定要做高压共轨。起初我们还有些怀疑,毕竟贝克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1999年,无油所绘出高压共轨系统设计图纸。经过试验,确实高压共轨系统性能更好,但加工精度难度太高,而中压共轨系统,国内油泵厂基本都能做出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就想去看看欧洲共轨系统发展方向是什么?德国高压共轨怎么做出来的?也知道加工工艺难,设备精度要求高,但既然德国人能做,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
因为遇到的这些技术难题,2001年我带队到博世考察。我们去了5个人,包括两个教授、两个博士和我。考察了很多地方,有研究机构,有企业,还有加工设备和试验设备厂等。往往是白天考察,晚上开会,把白天看到的东西,经过回忆和分析记录下来。
或许欧洲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高压共轨系统,所以对我们全都开放。我们在博世参观了一整天,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发现博世在菲亚特方案基础上做了些改进,不完全站在技术角度,也不完全站在节能减排角度。节能减排是必要条件,必须做到,同时还考虑到可实现性,博世方案是追求效益最佳化,找到最佳平衡点。
我请教过博世高级技术专家和首席科学家,他们承认博世方案在技术上并非最好。博世有庞大研发体系,有雄厚技术实力,他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做出的最优方案。我们可以做比博世更先进的方案,但市场竞争不仅仅比技术性能,还要考虑现有生产能力和制造技术。
所以,这趟欧洲行最重要的是,我们认定柴油机未来方向是高压共轨,中压共轨必须放弃。同时要像博世那样取得最佳方案,也就是效益最好、最有竞争力的方案。
2000年,无油所成立专攻电控单元的团队,经过半年多攻关,实现对高压共轨系统样品控制,并装车成功。2002年,中国第一套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在无油所诞生,之后安装到解放卡车上试运行。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的国家。
高压共轨系统具有批量大、高精度、高一致性特点,对加工工艺要求特别高。样品出来后,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加工精度。无油所本身没有加工制造能力,国内所有柴油机厂都达不到制作要求。当时国内企业还在生产机械式油泵油嘴,如果要转做高压共轨系统,必须先购买进口设备,再进行工艺研究,最终能不能实现产业化谁心里都没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