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丽:“日记百年万口传”——李慈铭的交游和阅读(1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最后,在使用日记时,也要特别小心。日记不像我们现在写的标准的学术论文,有完整的框架和清晰的论述。这就需要注意日记中那些没说、略过的话或者隐晦的言辞,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仔细琢磨的。所以我觉得去研究日记、书信、题跋,真的会有不断的小发现以及好玩的点。
潘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我整体的一个感觉是,李慈铭日记除了可用于他本人的研究外,可能还可以用于讨论近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清代学术史以及更早的文学史等。
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也重新阅读了日记。最大的感触是,日记当中的“公”、“私”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首先比较认同张舜徽先生“年逾五十,而犹困于场屋”的论断,有一定知人论世的道理,这也是从“私”的方面来讲。同时我理解的“私”,它不仅仅是个人的偏见和恩怨,还可以通向“公”的层面。就是说“私”虽然肯定有偏见,但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我更关注这个点。因为一个公共事务,一个国家事务,它有无数个点。如果不处在这个位置上,你不会特意去关注。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日记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观察近代文学交流史的视角。
刚才张老师提到的李慈铭和赵之谦的恩怨,大概可以归结于私人是非。但有些私人事件,我认为还需放到近代史的公共层面上去讨论。以往在读某人的诗歌时,有条件的话,我们还会借助日记、书信之类的材料加以解释。那么反过来,把日记中的片言只语和诗文对照使用,或许也能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我今天举的例子是关于晚清清流的,主要指前清流,即光绪初到光绪十年之间的这一波清流人物。从私人交游来看,李慈铭最熟悉或者比较早熟悉的前清流是张之洞。这一时期李慈铭日记的一则记载,反映了很多信息:
近日北人二张一李,内外唱和,张则挟李以为重,李则饵张以为用,窥探朝旨,广结党援。八关后裔,快捷方式骤进,不学无术,病狂丧心。恨不得言路,以白简痛治鼠辈也。
看到这条材料,我首先想到的是之前提到的李慈铭的个人经历。而结合郭则沄《十朝诗乘》中关于清流的记载可以发现,清流对当时官场生态有潜在的威慑,这也是李慈铭身处的一个大环境。我们如果只读日记这一条,当然可以认为李慈铭有某种功利心。但了解他立论的大背景后,便能明白这不仅是他和张之洞从交好到交恶的关系变化的反映,也体现了他对这种风气的不买账。
此外,李慈铭还有许多写于光绪初年的诗,如“方今时世重年少,弄姿搔首交称工”、“白面少年书累上,禁幄颇闻屡称赏”、“常僚骤擢跻公卿,或驰虎节莅百城”等,在我看来都指向同一波人,即前清流。当然诗歌语言,还比较玄乎,不能够一一去证实。但他的文章《暨艳论》则明确指向清流群体,其中言“昧者不察,汲汲以分别邪正为己任,无论其识之未必精,事之未必公也,即尽出于精与公,而惟恐世之不我知,悬一身以为众矢之的,而其祸不可胜言矣。”联系后来历史来看,李慈铭可谓是不幸而言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