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丽:“日记百年万口传”——李慈铭的交游和阅读(11)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说到李氏日记的史料价值,不仅要注意那些“有意”史料,也要关注当年李慈铭在不经意间写下的那些东西,因为无须加入自己的私人倾向,现在看起来就是一种非常客观的史料。比如说自己的收入、同乡京官靠印结银生活的情况,和朋友们常去饮宴、听戏的饭馆、酒楼的名称、地址等,都是研究清末京城生活史的第一手绝佳材料。李慈铭是一个超级戏迷,他日记中留下来的大量的戏曲资料,对于现在研究京剧或者昆曲一些曲目的变化、剧目人物的角色,甚至是演员之间的代际流传等问题,都是大有帮助的。
第二个问题是这次出版的《越缦堂读书记》的编排方式。我们知道最早的读书记,是由云龙先生是按类别来编辑的,他把对某一本书的所有记载汇在一起,每一条记载下面再补注读书日期,这样做不免淡化了日记的编年特点,其实是有缺憾的。日记按类分别编辑,不是从由云龙开始的。现在能够看到比较典型的是吴汝纶日记。他的刊本日记就是摘编的,没有时间,呈现出平面化的色彩,完全是资料汇编的形态。还有就是最近出版的《袁昶日记》,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也是根据类型分类的。这样编排,完全丧失或者脱离了日记材料最本质的编年特性,学者引用和分析时常常带来了很多不便。张老师这一次把读书记完全恢复成编年体的编排格式,采用文末附的索引来解决阅读书目同类检索。这种方式非常好,还原了李慈铭阅读某些书籍的先后时间与语境,有助于我们从中发现一些内在联系。
这也是张老师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色。
谢冬荣(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
关于后人对李慈铭的评价,张老师提到了多种说法,正面的、负面的等等。我这段时间在关注鲁迅弟弟周作人,发现他对李慈铭的评价非常高,说在众多乡贤中最推崇的就是他。那么,对同一个人,兄弟俩的看法并不一样,这也让人觉得李慈铭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较大的空间。
听完讲座后,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想法。一个是对于李慈铭日记,大家可能比较关注原本。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当时大家经常一起抄,所以会产生多个版本。那我们在研究李慈铭本人日记的时候,还需留意抄本的情况。后者对李慈铭日记的研究也非常有帮助。因为李慈铭对日记的很多内容做了不少删改,特别是早期的日记。而可能有些朋友在删改之前,对日记已经有所抄录。从这一点来看,各种抄本有助于还原李慈铭日记的原貌,或者说是修改前的面貌。
第二个是民国时期,1928年的时候,北平图书馆购入了李慈铭的藏书。在李慈铭的书上,有很多的批校,包括藏书题记等。当时王重民先生对藏书题记、批校、读史札记等内容有过整理,撰写了专书和专文。后续对此比较关注的是王利器先生,著有《越缦堂读书简端记》及《续编》,记录李慈铭在谁的书上做了哪些批校等。这些其实能够反映李慈铭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但感觉关注的人不是特别多。或许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下一步的关注点,留意李慈铭对某本书的评价,他对这些书的批校、看法,或者说他对此做了哪些贡献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