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在流浪的前期,孔子显然有绝对的自信,在“行道”的过程中他总是表现出坚定不妥协的态度。坚持是在理想与现实落差泥潭里挣扎的积极方式,何况这种意志力在孔子流浪的二十年里挥洒地淋漓尽致。其实,许多心中有想法(包括理想的雏形和梦想)的人在对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有所察觉的初期,大部分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一下。不过像孔子这样在被现实无止无休的打击下,还能至死不悔地与外在世界交涉和信守自己对“道”的承诺的人,已经被现实这把筛子筛掉了一部分。
季氏家族公山不狃以费叛召孔子,犹豫再三,孔子终究没去。作者认为孔子是觉得不能为了急于“行道”,牺牲了更高的理想。为了迎合时代的洪流与君主的利益而让孔子将礼义抛之脑后,这是让他放弃他的理想更是践踏他最重视的君子的自尊心。理想越高,底线越高,就越难坚守,即便内心徘徊动摇,也依旧坚守自己的底线与尊严。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其实,作者对于孔子不妥协和固执守道是抱有一点不赞同态度的。的确,在旧秩序整体瓦解,新秩序探索的时代潮流下,相比得到重用的弟子们,孔子显得过于固执迂腐。而孔子终是明白“道”是“不见于当世”,只能寻求“自见于后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所以他把决战的沙场,放在未来的世界里,藏 “道”于《春秋》,这是这位君子最后的挣扎。可见,孔子这一路的坚守终是有了回报,在流浪的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和时代最好的“行道”方式。
三、平凡者的共鸣
书末有这样一句话:“有时,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历史人物,我们的后见之明,有时却是历史人物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未来要面对的事。”从流浪的君子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孔子内心的波折,还有每个有着理想却徘徊在时代边缘的流浪者的无奈与不甘,希望与热诚。从孔子的流浪中,我们似乎看见了这个快节奏时代里面对理想和现实落差的自己。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