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简史(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公元前326年,吻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印度旁遮普地区后传到了西方。在阿里斯多芬的喜剧中,接吻通常就意味着性,代表着情色而非浪漫。《圣经》里有不少对接吻的描述,但这一行为通常是对不贞放荡行为的指控,如《撒母耳记上》(Samuel)描写了一个女人用吻来诱惑一个男人的故事:“(淫妇)用谄媚的嘴唇勾引他。”一些现代评论者甚至认为,《圣经》是描写性关系的专著。正因如此,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对于情欲之吻有着相当的戒心甚至恐惧,在与弟子色诺芬的谈话中,他言之凿凿地说:“倘若你吻了一张漂亮的脸蛋,从那一刻起,你不就会失去所有的自由,成为一名奴隶吗?……你们这些单纯的家伙,难道不知道情欲之吻奇毒无比吗?色诺芬,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建议你,在你看到貌美女人的那一刻,你就得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苏格拉底将对接吻的恐惧虚假地夸大了,这或许和他对家中那位著名的悍妻冉迪蓓的偏见有关。
不过,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对吻的认知和态度确实迥然不同。这一点,在中国社会中成长的我们也许深有体会。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大部分老一辈的中国人将当众接吻这一行为视为“羞耻之举”,包括在公共场合,拥吻的恋人会受到来自旁人的鄙夷。在东方人看来,吻是源于西方的舶来品。引进中国之后,在历来重视礼仪的中国人看来,接吻是一种粗鄙的行为。直到1990年,北京《工人日报》还赫然出现这样告诫读者的文字:由西方引进中国的接吻习俗是种“粗野行为”,带有“同类相食”的含义。即便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发展,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热烈拥吻的场景依然不多见。
浪漫爱情的象征
中世纪前半叶,人们认为与家族成员认可的对象之外的人相恋相许是违背道德的,一股冲破家庭和宗教传统道德律令束缚的潜流涌动着。大约在11世纪晚期到12世纪早期,接吻渐渐开始出现在故事、传说和其他流行于当时的写作形式中,以彰显自由恋爱(没有他人干预的自发恋爱)的名义登上文化舞台。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们肆意相恋、热情拥吻,接吻渐渐成为自由求爱的一个标志性动作。当时的流行文学诞生了一个新的诗歌传统——“宫廷爱情”(courtly love),“拥吻有让人们爱上彼此的力量”是其写作重点。这种新的求爱方式被总结为“新骑士守则”:在传统的骑士守则中,一位合格的骑士必须效忠他的教会和国家、尊重女性;但现在,他还应该是一位浪漫多情的、勇于公开表达爱意的情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