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所说的“超人”是新上帝吗?(6)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夹在中间的人类不光是“过渡者”,也是“没落者”,是“最后的人”即“末人”。所以尼采的序列其实就是:猿猴-末人-超人。关于“末人”的特性,尼采的描写也是相当令人费解的:
看哪!我要向你们指出那末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创造?什么是渴望?什么是星球?”——末人如是问,眨巴着眼睛。/于是大地变小了,使一切变小的末人就在上面跳跃。他的种族就如同跳蚤一般不可灭绝;末人活得最久长。/“我们发明了幸福”——末人说,眨巴着眼睛。(尼采,2010年a,第18页)
这段话里最不好理解的是“眨巴着眼睛”。为什么“末人”要眨巴着眼睛?有论者认为,眨巴着眼睛这种表情动作说明了“末人”的生活态度,“末人”一方面因惬意而眨巴着眼睛,以此表达他对幸福的理解;另一方面不断地眨巴着眼睛,说明“末人”根本没有能够真正地睁开眼睛。(参见彼珀,第71页)这个解释有点意思,“末人”是平庸生活的享受者,没有崇高的追求——“末人——他轻咳,享受自己的幸福”。(Nietzsche,1999c,S.160)再者,“末人”又像柏拉图“洞穴比喻”里讲的囚徒,待着洞穴里,根本还睁不开眼。可能让中国人愤愤不平的是,在科利版第10卷的一则笔记中,尼采把“末人”称为“一种中国人”。(ibid.,S.168)在《快乐的科学》中,尼采有两次谈到中国人,都给出了负面的评论,有一处写道:“中国是一个国家的例子,那里大规模的不满与求变能力已经灭绝好多个世纪了”;
另一处写道:“我们绝对不会认为,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正义和和睦的王国是值得想望的(因为无论如何,那会是一个极其深度中庸化和中国人式的国度)。”(Nietzsche,1999b,S.399,629)
这是为何呢?尼采为何要拿他了解并不多的中国人开刀呢?中国人是“末人”吗?从《快乐的科学》的两处引文中,我们看到尼采对中国人的评价大致是:易于满足、不求变化、创造乏力、极度中庸。我们不知道尼采关于中国人的这个看法有何来源以及有何依据,难道是因为中国人喜欢眨眼睛么?也许是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人(东亚人)面相的集体想象?我们不得而知。
但只要不带偏执而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我们其实是可以基本上同意尼采的上述评价的,传统中国人至少在晚近几个世纪里满足于世俗生活,对于人类文明的创造性贡献不在多数。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尼采的根本用意恐怕还不在于批评中国人,而在于描述人类谱系中“最后的人”,这“末人”是“最可轻蔑者”,再也不能射出渴望之飞箭,再也不能孕育任何星球,再也不知道爱情和创造,而只会不断地眨巴着眼睛了。“末人”意义上的人类必定要停滞,必定要被克服。于是,尼采提出了与之对立的“超人”。“超人的对立面是末人:我在创造了前者的同时也创造了后者。”(Nietzsche,1999c,S.162)除了上面讲的“猿猴-末人-超人”的位置和序列安排之外,尼采对于“超人”给出的正面规定则是:超人是大地的意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