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录像艺术观察:从社会介入到支离与日常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2000年以来,中国录像艺术呈现出何种样貌?正在OCAT上海馆展出的“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以21位长期以录像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予以回答。
1988年张培力创作了中国内地公认可考的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1990年代录像作为一种新艺术媒介,在北京、杭州、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兴起,艺术家以强烈批判和反思色彩的创作,开启了早期录像艺术的实践。2000年以后,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实践,似乎更体现社会主体和多元价值碎片化之后的现实表征。
录像艺术在中国的发生和演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间节点。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1988-1989年前后,这个时间,跟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的世界政治变局,正好是重叠的,此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全面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也是在1988年,黄山会议,录像艺术的最早实践者张培力创作的第一部录像作品《30X30》首次展出,成为中国内地公认可考的第一件录像作品。第二个时间节点,在2000年前后,中国加入WTO,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而在国内,房地产大改革的举措,又推动了城市化浪潮的狂飙。
张培力,《30×30》,1988如果从第一个时间节点来追溯,录像艺术在中国的30年历程,宏观上可以说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的背景。2019年秋季,我曾以“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为题,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策划展览,呈现了对三十年(1988—2019)来中国录像艺术的观察。而若从第二个时间节点来追溯,大的背景便是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20年(2000—2021),此次在OCAT上海馆的展览“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正是对这一周期的回应。抛开两次具体展览在各自时间线和周期上的不同立足点,作为一种更感性的文本回溯,我亦将中国录像艺术的发展历程,按照不同时间阶段的现实与观念表征,描述为3个时期3个章节。
第一章节“春天的故事”,聚焦1988-1999年间早期前卫艺术时期录像的创作肇始。分主题名“春天的故事”, 来自1990 年代由董文华演唱的关于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巡的歌曲。其后两个章节,则分别涵盖了新世纪的两个10年,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网络互联时代,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认知乃至思维方式,从第二章节“恋曲2000”到第三章节“浮世淡影”,在试图赋予新的时代有温度的叙述的同时,也显影出中国社会从1980年代波澜群起的思想启蒙阶段,渐趋多元、碎化、并已无形间过渡到后全球化时代纷纭的、个人化的幽微絮语,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悬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