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黑色暴雨冲刷出的真实寓言(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图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绑架门口狗》、《杀人回忆》、《汉江怪物》、《寄生虫》、《母亲》、《雪国列车》、《玉子》海报。
在《雪国列车》和《玉子》之后,奉俊昊从跨国电影创作的语境里再一次回到韩国,在这部根植于本土社会深层肌理的《寄生虫》中,“雨”从缺席变回在场,两相对照,这一改变是极富意味的,“雨”在文本内外都构成了一个值得解读的意象。《寄生虫》讲述的是高低差悬殊的两个家庭的故事:在前半段,蜗居在昏暗潮湿的半地下室里的金家抓住了偶然的机会,通过不断的欺骗,潜入了充满阳光的富裕的朴家,仿若置身天堂,而后以一场暴雨为分界,洪水降临人间,尝够了甜头的寄生者们又堕入地狱之中。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关于阶层分化的故事,然而如何将理念与观念转化为影像和形象,如何将意识形态解码为审美表达,从来都是艺术创作中最为核心和困难的部分。面对阶层分化这一并不陌生的普遍议题,如何以影像的“一声棒喝”,最为感性、直接、准确地将议题抛给观众,挑战观众?
属于奉俊昊的重要手段便是天气。用天气构成关于贫富的隐喻,此前的《雪国列车》中已有过类似的尝试:末等车厢中的贫穷者一天只有二十分钟的阳光权,而头等车厢则拥有采光极佳的玻璃。如果说阳光在《雪国列车》中等同于富人买得起的快乐,那么《寄生虫》中的雨就是穷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奉俊昊曾谈到,在创作《寄生虫》的初期,他就想要达到同《天国与地狱》(Low and High,1963)类似的高与低“垂直”的感觉。[1]这种“垂直”的感觉无疑就是贫穷和富裕的差距所带来的悬殊感和绝望感,而奉俊昊在《寄生虫》中为这些感觉找到了绝佳的载体──暴雨。在他的电影序列中,暴雨是一以贯之的隐喻,在不同作品中表征着不同的意识形态框架,最重要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暴雨时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