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之子》死亡是常态,活着是例外(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奥斯维辛一号”建好之后,1940年6月14日在这里关押了第一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很快,“奥斯维辛一号”关押的各种犯人,在人数上急剧上升。
随着战事的推进,以及纳粹灭绝犹太人计划的进一步执行,“奥斯维辛一号”无法再容纳下越来越多的各类犯人了。于是,在1941年开始扩建营地。这就有了以关押、灭绝、劳役三种功能为一体的超级集中营。
1941年10月,纳粹驱使“奥斯维辛一号”的犯人,建造了“奥斯维辛二号”集中营。“
奥斯维辛二号”也叫做“比克瑙”,是一个灭绝营——专门负责杀人的营地。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毒气“齐克隆B”进行实验性的大规模屠杀。最早接受实验的是600名苏联战俘,以及250名专门从集中营医院里筛选出来的男性犯人。据战后统计,大约有96万犹太人、75000名波兰人和19000名吉普赛人被残酷杀害在这里。

《索尔之子》死亡是常态,活着是例外


除了杀人的功能之外,“奥斯维辛二号”里面,还有着一些农业营、牲畜营以及一些医学、化学实验室。一方面为集中营供给着食物,另一方面研制着更为残忍的杀人方法。
在“奥斯维辛二号”里,有一些专门被留下来,可以多活几个星期的“特别犯人”——特遣队,他们在毒气室外等待屠杀结束,进入毒气室,处理尸体。他们先用水龙头冲洗地上的血迹和粪便,然后再用升降机把尸体搬运到焚尸炉里进行火化。

《索尔之子》死亡是常态,活着是例外


毒气室内的焚尸炉
“奥斯维辛三号”也叫做“莫诺维茨”,是一个劳动营——强制劳动,最终将犹太人折磨到死。为了与“奥斯维辛三号”的作用相协调,纳粹于1942年到1944年之间,又相继在当地的冶炼厂、矿山和厂区里,修建了三十九座小型集中营,免费利用犯人们的劳动力,为纳粹创造财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