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疯狂杀人?这个麦克白的答案太肤浅(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黑择明
1
今天我们还需要莎士比亚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不同的答案。
假如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绕不开一个问题,即莎士比亚对我们当下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有将他当作博物馆展品的嫌疑,就像今天的某些古装影视作品,所谓的“巨制”仅仅体现在服化道,而内核故事却恐怕连小学生都要嫌弃其浅薄,人物死板到还不如婚纱影楼的模特生动,那为什么观众不直接走进博物馆看真迹,而是非要看赝品呢?
J·科恩(这回不是科恩兄弟了)导演的《麦克白的悲剧》就隐隐约约有一点儿“博物馆趣味”的危险,只不过那是电影博物馆而已。它并不是“不好”,而是这样的一种“好”,它可能更适合用于在电影学院做教学示范:比如什么是表现主义的电影语言,以及如何在当代用表现主义风格去阐释一部莎剧。可是,尽管如此,你已经不可能再拍出一部《M是凶手》……
或许英语国家的学院派导演都有一个拍莎士比亚的梦想。事实上,莎士比亚已经被搬上银幕无数次了,并且不局限于英语导演。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从电影本身来看,非英语作者拍出了更为惊艳的莎剧电影,比如苏联导演柯静采夫的《李尔王》和《哈姆雷特》,或黑泽明的《蜘蛛巢城》(即《麦克白》)和《乱》(即《李尔王》)。或许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面对莎士比亚的时候,不会像英语导演面对莎士比亚的时候那样,产生面对圣物战战兢兢唯恐拍不好的感觉——事实上,这种感觉确实已经导致了大量失败的例子。据统计,“麦克白”已经是第21次被搬上银幕。我们可以用两个版本加以参照,即黑泽明版(1957)和奥逊·威尔斯版(1948)。在处理电影和戏剧关系方面,这两个版本刚好提供了一对相反的例子。
罗贝尔·布列松有句话,大意是说电影如果要被看作艺术,必须把戏剧清除出去。反正大师说的都对。正是在电影本体论意义上,黑泽明版让其他版本都显得如此笨拙。他不仅在场面调度上证明了自己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处处四两拨千斤,而且证明了即便是改编莎士比亚,不用他本人的一句台词,用电影语言一样可以表达那些文字的意思,而且日本能剧和歌舞伎的元素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而曾经以新颖的电影语言令世界惊艳的奥逊·威尔斯,却舍不得或不敢改变莎士比亚的一字一句,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一部戏剧腔浓重的影片。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